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19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86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489篇
社会学   95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网络平台涉税信息报送义务本质上为税法上的税收协助义务,具有补充性特点,不宜承担主动发现税收违法风险并上报的义务。从履行主体、履行客体和纳税人信息权保护三个方面对网络平台涉税信息报送义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存在履行主体过于笼统、涉税信息重复报送、报送范围不够明确、缺少程序性约束、纳税人知情权和修改权未予以保障等问题。在履行主体方面,应建立涉税信息报送的豁免机制,实行差异性管理。在履行客体方面,应符合比例性要求,采取正面清单模式,通过建立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报送。在纳税人信息权保护方面,应建立涉税信息报送审核程序,扩充纳税人的知情权、明确纳税人的修改权并确立对涉税信息流动的全流程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42.
在自媒体时代,网民已经成为政府部门需要关注的群体。无论是举报腐败、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疗改革,还是虚假信息举报,该群体都已成为政府监管机构处理网络舆论问题的有力助手。网民在国民经济和民生问题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推动了电子政务的不断升级和完善。然而,在自媒体背景下也会产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网络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合理有效地指导。怎样利用自媒体保证主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如何监督和引导自媒体网络舆论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显然已成为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3.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生活、生产等各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网络舆情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网民中主要群体的青少年热衷于借助网络发表观点,他们或针砭时弊、或建言献策,或调侃吐槽、或者围观起哄,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在网络时代的未来,网络舆情将会成为主要的话题之一,必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也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4.
45.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和突发事件的频发导致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但相关研究缺乏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的量化和可视化分析。文章选取2009-2018年CNKI中的223篇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为主题的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space对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绘制知识图谱,对研究热点、研究演化路径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基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表现形式、预警和应对策略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将会朝着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非理性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6.
互联网时代,以微博、微信、微支付等为主要代表的"微文化"改变人们的实践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学习方式。"微文化"具有去中心性与碎片化的特点,导致高校辅导员话语权产生主体交互性,辅导员话语吸引力减弱。"微文化"背景下研究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和舆情引导策略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因势而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微文化"背景下树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改进舆情引导策略,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网络责任意识养成;师生加强网络交流,发挥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的带动作用;整合学校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7.
48.
49.
舆情变动规律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来华 《学术交流》2005,(12):155-159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因此,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理解为民众在社会政治方面的群体心理活动。在本质上,舆情则是民众与政府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复杂体现。舆情的产生、变化和结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从它的产生看,它是国家管理者“生产”或“管理”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包括各类政策、法规、制度、措施以及领袖形象和社会问题等诸多的复杂内容刺激的直接结果;从它的变化和结束看,舆情是随着刺激它产生的各类社会事项的变化和结束的情况而变动的。但是,舆情作为政治性很强的群体心理活动,它的变化和结束又有着自身复杂多变的规则和轨迹:舆情的主要持有者或主体本身的基本构成和政治素质,都会对他们的群体心理活动的具体情形产生影响;民众对过去的一个社会事项曾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部分地“残留”在他们对一个新的社会事项的心理反应之中。掌握舆情变动规律,对“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高校校同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情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网络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引导机制和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减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