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22篇 |
免费 | 248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30篇 |
劳动科学 | 57篇 |
民族学 | 302篇 |
人才学 | 296篇 |
人口学 | 21篇 |
丛书文集 | 3284篇 |
理论方法论 | 536篇 |
综合类 | 6266篇 |
社会学 | 959篇 |
统计学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169篇 |
2021年 | 212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229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75篇 |
2016年 | 218篇 |
2015年 | 391篇 |
2014年 | 743篇 |
2013年 | 662篇 |
2012年 | 723篇 |
2011年 | 877篇 |
2010年 | 825篇 |
2009年 | 807篇 |
2008年 | 1597篇 |
2007年 | 1052篇 |
2006年 | 615篇 |
2005年 | 685篇 |
2004年 | 521篇 |
2003年 | 465篇 |
2002年 | 410篇 |
2001年 | 355篇 |
2000年 | 277篇 |
1999年 | 170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孔子诗教是对周人诗教的哲学变革。孔子诗教以“礼义”为选取标准,以“兴观群怨”为思想结构,获得了“仁”之本质规定。孔子诗教推行对话式、兴发式教学方式,兴发式是师生共同对道德精神的召唤,对话式是师生平等主体与思想者之间的对话。孔子诗教确立了“思无邪”的价值准则,旨在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诗”与“礼”“乐”共同实现孔子儒学的道德理想。此即孔子诗教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2.
53.
54.
本文阐述了"壮族史诗<麽经布洛陀>英译与研究"(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并就其翻译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文章指出,中国典籍英译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麽经布洛陀>(又称<布洛陀经诗>)等壮族典籍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英译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壮举.它翻开了壮族典籍以至中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典籍英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将摸索出壮族典籍英译的规律,以指导壮族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活动.基于对史诗的审度,文章还对经诗的翻译提出了"以诗译诗,打造精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55.
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理论中的翻译标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来评析《红楼梦》的杨译本。杨宪益夫妇竭尽全力试图将原著的言内意义译出,也的确留下了不少佳例,但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和巨大的差异,此在很多情况下,实在难以找到恰当的英文来表达出原著的言内意义。 相似文献
56.
穆斯林聚礼,从宗教角度上来讲,只是一种宗教活动,是穆斯林重要的宗教功修之一。然而,在中国大环境里,穆斯林聚礼也体现出其重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寻找集体归宿感;提供交流;历史上曾动员穆斯林积极抗日、保家卫国;宣传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促进民族团结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7.
墨子“爱人”伦理思想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 ,墨子的“爱人”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墨子基于当时社会动乱无序“起自不相爱”的认识 ,主张以“爱人”的根本道德准则调治社会矛盾 ,并主张以“兼以易别”、“相爱相利”的双向性道德规范维系调节人际关系 ,最终实现“天下人皆相爱”、“兴天下之利”的理想社会。墨子的“爱人”伦理思想及其践行其理论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有不少合理而积极的因素 ,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立身处世 ,维系调节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道德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宗蕴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9):44-46
会计基础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机构以及财务检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 ,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9.
无论是就哲学体系 ,还是就其框架下的主导概念、范畴和问题而言 ,当前哲学界对马克思文本、典籍的发掘堪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的一个时代象征。学者们以典籍为基点 ,进而拓展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基本内容、核心精神和在中国的发展的探索 ,并最终把阐释典籍文本的当代意义落实为终极关怀 ,这昭示了当代哲人对历史、对学术的客观精神的追求和对哲学智慧的向往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