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8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91篇
管理学   450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535篇
人才学   147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4643篇
理论方法论   721篇
综合类   7281篇
社会学   452篇
统计学   7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1084篇
  2013年   838篇
  2012年   1245篇
  2011年   1261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1121篇
  2007年   844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安多藏区有着众多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更具有上令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区域功能.文章通过对清代前期实施于此处的藏传佛教政策"威德"两方面的考察,可知其政策形式上虽然万端变化.但"宗旨"不变,即,便于其有效地管理藏区、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992.
单就论文市场而言,论文公司的存在,实在是双赢、三赢的局面。只是,这种多赢的局面,对于中国学术却是灾难。这样的灾难,把我们的大学变成了大个儿的学店,买卖文凭的学店。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有大学店在前,我们怎么能单单谴责附在大学店旁边的小学店呢?  相似文献   
993.
举办学术讲座可以改变社会的文化形态,满足社会大众的知识渴求。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不能只停留在狭小的学术圈子里孤芳自赏,只有被广大社会公众接受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因此,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始终坚持把充满活力的各种文化现象通过讲座,结合学者的研究成果公布给社会大众,让公众在纷繁的文化现象中辨别真伪、决定取舍。  相似文献   
994.
《管理学报》2011,(5):635
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将于2011年9月24~25日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管理学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全球视野、主流范式与中国实践"。本届年会将围绕管理学术研究在本世纪的发展,从全球化、研究范式和本土实践等方面,多层次多视角回顾  相似文献   
995.
来稿须知     
一、本刊是开展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注重学术创新,勇于理论探索,欢迎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惠赐稿件。高品位、前沿性文章本刊将优先刊登,并实行优稿优酬。  相似文献   
996.
2009年10月21—23日,由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主办,亚洲绿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协办,木文化网为会议支持媒体的全国第三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临安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是继2005年北京的第一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年武夷山的第二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后,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学者对森林文化问题展开的更深层次的讨论。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翻译科是清代科举中的一项特科,是清统治者结合本民族实际情况对科举制做出的一项重要创新.它的出现在带动科举制度重大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科举制度的内涵.翻译科经历了顺治年间的兴起、康熙时期的曲折发展、雍乾嘉时期的鼎盛以及道光朝以后的衰落,其发展脉络几乎与清王朝的历史相始终,在为朝廷培养精通满蒙双语的人才、保持国语故俗和增强满洲凝聚力等诸多方面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做出了特殊而又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整体环境的缺失,翻译科最终无法抵御先进文化的冲击,随着科举制一起消逝在滚滚历史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1000.
“发冢”作为一条律文由来久远。在清代,该律及相关的律文解释构成对社会存在已久的盗墓及侵犯逝者的种种现象的完整规制,笔者结合《刑案汇览》中的“发冢”案件事例,旨在将涉及“发冢”律文的解释著作进行解读,形塑出清代“发冢”律的整体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