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1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194篇
理论方法论   167篇
综合类   2003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萨满教是满族主要的宗教信仰 ,清代满族举行祭祀神杆活动 ,是萨满教信仰的突出标志。关于神杆所祭之神众说纷纭 ,近年又有“祭天”和“祭乌鹊”两说。其实 ,通过堂子祭神的演变与满族起源传说及结合对与满族关系密切的赫哲族习俗的考察 ,可以认定祭祀神杆即是祭祖。  相似文献   
32.
彭慕兰  姚斌 《中国学术》2003,4(3):214-23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一批美国学者和研究生开始利用新接触到的档案资料研究清代(1644-1912年)法律。由此诞生的最初一批博士论文现已出版成书。  相似文献   
33.
"聊斋戏"的改编对《聊斋志异》在下层民众中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聊斋志异》之所以被屡次改编为戏曲,是因为其本身的戏剧性或戏曲意趣。以聊斋戏曲改编在清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康熙阶段独唱,乾隆时期渐有和者,清末形成改编热。聊斋戏的改编为《聊斋志异》提供了很好的改编方式和演述形态。改编者们非常注重普通民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口味,为适合乡村表演,他们不惜牺牲文采性,而强化其通俗性。在这种平民意识的影响下,《聊斋志异》戏曲改编也呈现出平民化特色和市井趣味。  相似文献   
34.
所谓娼尼,清代文献又作"秃娼",其起源当始于南宋时期的"尼站"。清代的娼尼,名为尼姑,实则形同娼妓,是一种迎合嫖客心理的主动行为,致使原本属于修行佛地的尼姑庵院变身为楚馆秦楼。清代以江浙娼尼、泰山姑子为代表的花禅异军突起,大抵证明清代士大夫的游冶趣味甚或游冶文化已经发生历史性的转向。随之而来者,则是佛教更趋世俗化。  相似文献   
35.
清初沿明制,通过里甲制度来催征赋役,但这一制度在其运作中很快就出现了现年负担沉重、豪劣包揽和催征系统严重紊乱等弊病.为矫正这些弊病,清廷和各地官府采取各种措施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但也仍然需要一定形式的催征.有清一代始终没有正式颁行过统一的赋役催征制度,雍乾以后各地自行改革,形成了顺庄催征、乡地催征、里甲催征和义图催征等几种不同的催征机制.这几种催征机制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可归结为当时人所谓的“板法”与“活法”.然“板法”与“活法”都存在严重弊病,导致催征效率低下.清政府不去建立常规的行政组织来管理户口、土地和赋役册籍,反映了它只求保证政府税收而不关心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治理理念.这种落后的治理理念是导致赋役催征弊病严重、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6.
清代学政,弊端丛生,导致了大量学政案的频繁发生.尽管统治者历来重视学政制度的建设,不遗余力地推行高薪学政养康制度及改进学政考核制度,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由于学额所限而给各地学政提供了利益的驱动.在众多清代学政案中,《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赋》等“西域三种”的作者徐松,在嘉庆时期所牵连的“星伯学案”是其中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37.
赵师秀考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师秀居永嘉四灵之冠.本文考定,赵卒年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终年51岁.对赵师秀的两句论诗名言,从历史背景和四灵派诗学宗旨加以解读,阐发其深层含蕴,澄清曲解误解.赵师秀于当时极得诗家推崇,有五字专城之誉,他在五律和七律、七绝的创作上取得出色成绩,而今人所编<中国文学史>大都评价偏低.  相似文献   
38.
清代前期甘肃的农业开发及其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争破坏,甘肃地广旷人稀,满目疮痰,农业经济极度萧条。随着中央政权的巩固以及镇压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发动的叛乱分裂活动,使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社会出现了安定的统一局面。在此基础上,统治者劝农桑、修水利、兴屯田、薄赋税,使甘肃的农业经济在清代前期得到了巨大开发。文章拟对这一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启迪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
在清代各种书院类型中,以诂经精舍、学海堂为代表的博习经史词章类书院,体现了清代学风和学术思想的特色,因而研究清代书院的文学教育制度,以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为考察对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突出的典型性.两书院的文学教育制度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办学宗旨上明确推崇纯正高雅的古体诗词文赋;二,在文学教育实施过程中,两书院的考课制度最为完善和严密;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讨论,是两书院文学教育制度中最根本有效的教育方式;四,雅集是两书院文学教育制度中最符合丈人习性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0.
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清诗随着频繁的商贸往来大量传至日本并逐渐盛行,其中以袁枚的影响最大。江户晚期著名诗人广濑淡窗尤为赞赏袁枚和清诗。从真性情、个性、天分诗才三个方面比照袁枚与广濑淡窗的诗论,发现两者间相似之处颇多,而且有些观点显然是淡窗取自袁枚,由此亦可见袁枚和清诗在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