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49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31篇 |
人才学 | 23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1194篇 |
理论方法论 | 167篇 |
综合类 | 2003篇 |
社会学 | 62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121篇 |
2014年 | 248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67篇 |
2010年 | 263篇 |
2009年 | 246篇 |
2008年 | 273篇 |
2007年 | 216篇 |
2006年 | 197篇 |
2005年 | 165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32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长江文化的审美型特征不仅表现在文学领域的楚声与吴歌、哲学和宗教领域的庄禅风格之中 ,也表现在仿佛没有任何诗意的历史考据学领域。朴学家以性灵治学的“人的自觉”与“学问的自觉” ,直觉的智慧洞观与鲜明的学术个性 ,超越实用功利的审美态度 ,赋予了“几为苏、浙、皖三省所独占”的清代朴学引人入胜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42.
水旱灾害与清代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水旱灾害频繁 ,造成的社会损失巨大。为与水旱灾害作斗争 ,清政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细密周详的官僚体制 ,并通过兴水利、建粮仓、开捐纳等途径 ,进行各种补救。即使是皇帝本人 ,也大多能以身作则 ,作舆论的引导 ,并从多方面努力 ,以期取得实效。总体而言 ,清代的救灾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3.
八股文作为明清两代科举取士的主要工具,其章法理论、写作技巧在数百年间历代士子的总结钻研之下已臻完备,且为其他文学领域的批评创作所借鉴。作为明清两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多处借用或改造八股文的章法理论,来沟通点评各类文体。本文谨从作题这一角度出发,来探究八股文与金圣叹的作题论之间的关系,以见八股文对金圣叹文学思想的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44.
论清代条例中的地区性特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地区性特别法,是指由中央根据某地区状况制定的、仅适用于该区域的特别法。清代地区性特别法主要针对重大犯罪,集中分布于京践和边疆地区,是以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为核心的因事生例机制的伴生物。这些条例对因地制宜、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保障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立法体制和技术的缺陷,始终弊病丛生。 相似文献
45.
清代是中国诗学集大成的阶段。清人对曹植诗文的批评体现在:对曹植文体的渊源流变中对其诗文的重新审视,对其诗文语义层面与文辞章法等进行的阐释,以及对其诗文的一些具体批评等。批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清人以厚论诗,与人品结合以论诗文等批评特点,它是清代渐趋崇尚平淡、蕴藉诗文风尚使然,是批评者不同审美趣赏的体现,同时也当与清代注重名节的社会风气、清诗话厚今薄古的倾向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6.
王月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2):34-39
雍正十年,为加强对内蒙古卓索图盟的管理,清廷于奉天府义州城设置九关台同知一缺,管理土默特左、右二旗民人户籍、田土及蒙汉交涉事务。这在深化蒙古地区统治的同时,亦将卓索图盟所辖五旗事务一分为二。初设之时,九关台同知居中驻扎,较为适宜。但随着局势变化,不仅政务变简,且距离辖地较远,治理难周。在调整衙署驻地无明显效果后,乾隆十三年,清廷最终决定裁撤九关台同知,将其原管之事务归并直隶塔子沟通判管理,从而使卓索图盟五旗行政隶属关系趋于一体。这不仅是清代辽西地区行政建置的重要一环,更对盛京和直隶二省的行政辖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7.
48.
马学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清代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族人口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回族人口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朝初至道咸年间,西海固地区回族人口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卫所城镇和交通要道沿线;清同治前,回族人口已具有一定规模,并形成众多回族人口较为集中的村落,回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已见雏形;清同治后期,朝廷实行的迁移政策及逐步恢复的经济,成为影响西海固地区回族人口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王忠春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84-90,96
在清代官箴文化的有关表述中,民本思想的文化认同不仅需要道德的说教、良心的检点,更需要对现实利害关系的时时考量。这些考量既来自清代仕者对个人身家性命之犯罪成本的权衡,对其政治利害博弈的成本计算,又源于官员在应对自身行政考成问题上所感受到的对亲民政治功效的深切认知;而其保富思想所发生的内涵转化,更是清代官员立基于济贫、财政等经济、社会问题,以及行政、风俗等政务经验所作的多层总结及深层考虑。得失权衡成为推动传统为政者进行民本文化认同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50.
刘心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5-140
钱大昕作为清代著名学者,不仅在史学、语言文字学、历算学、校勘学等诸多领域成果丰硕,而且在金石考据学方面也是成就卓著。在其有关著作中,钱氏详确地阐释了诸多深涩难懂的金石文献的文本意义,归纳并揭示了多项金石文献的行文惯例,考察并说明了某些重要的金石文献的真伪与完缺,并进而利用金石文献的考索成果,补正了传世典籍的阙误。他的学术成果与研究方法推动了清代金石考据学的长足发展,对后世的学术进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