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71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797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论日本对中国清末地方自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自治,是欧美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参与政权而提出来的.地方自治思想一经传到中国,就成了近代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当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论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股地方自治思潮.地方自治思潮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也是进步、民主思想潮流之一.地方自治改革,是清末社会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清王朝"预备立宪"中的地方自治,是在中国近代民主潮流高涨中出现的.其出现固然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戌戊以来中国民主思想潮流的涌动及民主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折射.而日本对清末地方自治之理论与实践,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2.
清末民国时期的外语教学因处于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清末民国时期的外语教学依据历时性发展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62至1900年的发端时期,1901至1936年的发展时期.1937至1949年的缓进时期。每个阶段的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师生课堂活动、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习成效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历时性特点。同时,各个时期的外语教学也具有共时性特征:教学机构多种多样,日臻完备;教学目的合乎需求,个性频现;教学内容多搬英美,融汇中西;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争鸣不断;教师主体地位彰显,成效显著等。  相似文献   
73.
法治之外,民事习惯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准法律"角色,并调整和维持特定的社会秩序。清末民初,黑龙江省房屋租赁市场较为活跃,业已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民事习惯,诸如"租不拦典、典不拦卖"、"借地不拆屋"以及关于"中人"、"租期"、"零星修补费用"等习惯。就这些具体民事习惯而言,有些习惯与现代民法基本理念相吻合,属良善风俗。考察清末民初黑龙江省房屋租赁中的民事习惯,对研究近代民间社会的内在秩序及其运作机制无疑有推动作用,对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民法体系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
被已有史著长期描述为高达50-80%的清末民国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根据边区耕地二熟"副产"十分普及以及它在佃租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的等情况,比较各种等级土地的不同地租率,考察副产收获量及其在土地总产中所占比重,分析最高地租土地反而农民争相承租等情况,得出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地租率奇高则是土地生产剩余更高而更受佃农欢迎。  相似文献   
75.
清末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的中法战争起,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就处于上升趋势,桂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近代化发展加速,1907年南宁被迫自开为商埠,广西的地缘政治中心随之转到南宁,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将主要注意力转向云南,广西边疆安全形势趋缓,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骤降,导致以龙州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近代化进程中断.  相似文献   
76.
清末科举制度的存在致使赌博现象泛滥,走私活动猖獗,社会混乱不安,仕途壅堵不堪,科场作弊成风,考生人格扭曲。这使得科举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荡然无存,由是科举制度在清末走上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77.
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九江米市,在近代稻米输出地位尤为重要。然而,清末民初,九江米市曾出现过一度萧条,其原因主要为:传统米市政治优势的丧失;自然灾害较为频繁,赣省多次禁米出口;南浔铁路未通,新型米市诞生的条件尚未具备;以及芜湖、长沙米市初兴的牵制等。此时期是九江米市从传统米市向近代新型米市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78.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于1901—1911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方面,始称“清末新政”,它的实施开启了中国走向初步现代化之路,这些改革措施也涉及到了体育领域。本文通过考察在这一时期确立的军国民教育的体育思想,认为它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国民体育意识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重文轻武的状况。  相似文献   
79.
8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翻译学的文化转向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文化视角研究翻译问题。在中国,对晚清翻译的研究也开始跟从这股风潮,同时,虚无党思想在清末中国的译介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将对此类研究作出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