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71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797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清末,在有关法治的喧嚣声中除了赞美和肯定,也夹杂着着一些谈论法治局限性的声音。清末有关法治局限性的言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对于中国传统法家法治的批评;另一类是质疑西方法治可能走向只重视法律而忽视个人道德的道路,最终会导致个人道德低下;第三类则是根据西方无政府主义学说,对近代西方法治彻底否定,坚决反对在中国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82.
清末十年期间,清政府每年须时外偿付巨额借赔款,导致内地银两源源不断地流入上海外商银行手中.巨额银两的流动,既使国内金融市场银两流通量日趋匮乏.金融基础愈发脆弱;又增强了外商银行操控金融市场的实力.由于外商银行蓄意操纵或临阵收缩,加之其他种种复杂的因素.清末金融市场爆发了教次风潮;同时也正是因为外商银行拥资自重,厚此薄彼及牟利操纵等,又造成了上海金融市场具有一些异常复杂的变化特征.巨额银两流入外商银行与清末金融市场变迁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恶性关系.  相似文献   
83.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外交家,在任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期间,一直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黄遵宪认识到华侨经济的重要性,劝说清政府废除禁海令和保藩护疆.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和具有前瞻性的.  相似文献   
84.
清末民初国家和社会针对日益增多的女性犯罪,先后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这对控制女性犯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防范方法的失当,救济机构的不完善及救济措施的不健全等原因,当时各种防治措施并未能有效地减少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85.
袁世凯在洋人觊觎、国内诸商争办的情势下,精心筹划建筑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的京张铁路。其贡献有二,一是多方筹集资金,如提拨关内外铁路余利、奏报京张铁路沿线矿产归京张路局等;二是用心挑选人才,詹天佑是最为突出的代表,此外,袁世凯还陆续调来大批技术人员,并委派得力干将为铁路会办。袁世凯的举动不仅唤起了大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开创了中国独立发展铁路事业的先河,并培养出詹天佑等杰出铁路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6.
清末立宪时期的《申报》作为一家民营报刊,同其他民营报刊一样,言论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对晚清的宪政进行了客观的评论,打开了国民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舆论效应。文章从《申报》舆论的兴起?舆论的主要内容?舆论的特点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折射出清末民营报刊舆论的活跃性,反映出当时民营报刊舆论的特点及舆论活跃的原因,以期对清末思想文化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7.
清末民初,黄河三角洲的工商业经济比较繁荣.制盐业、纺织业、草缏业等低成本的轻工行业发达.商品市场发育水平较高,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城乡市场体系.但市场功能仍以余缺调集为主,区间发展不够均衡.  相似文献   
88.
绅士阶层是传统社会的精英阶层,晚清绅士阶层是在内外环境剧烈变化下而衍生出的新绅士阶层,其中的“新绅士——立宪派”影响很大。他们以东南地区实业家为骨干,主张实行立宪,强烈要求参与政权。但清王朝对他们只是欺骗和愚弄,不愿在政治上给他们一席之地,于是他们在反清浪潮中最后选择了抛弃清王朝。  相似文献   
89.
清末民初,中国历史处于剧烈转型阶段,国家政权机构更迭频繁,历史地考察国家机构和政治体制演变的过程,比较体制变动前后的绩效,分析政治体制变化对国家现代化的影响,通过权威政治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体现,分析权威主义在国家构筑中的重要作用,得出历史性的结论——制度的变迁要与国情相适应。  相似文献   
90.
八旗是清朝入主中原并维系其统治的军事支柱,但在抗击外来侵略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八旗军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清末新政时期,为了重振八旗,清政府对八旗军制进行了改革,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有其进步意义,反映了时代对八旗的冲击。但是,八旗军制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近代化的目标。八旗的发展趋向仍是沿着旧体制在继续衰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