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386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13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57篇
理论方法论   150篇
综合类   1871篇
社会学   324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行政审判作为宪政的根基,任何一个迈向宪政国家的改革都无法绕开.晚清的立宪改革无疑为行政审判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政治可能性.尽管清政府的政治改革未能如愿,但其中的行政裁判院与行政裁判院草案却开启了行政审判制度的中国之门.行政审判作为清政府政治改革的内容之一,其中的曲折见证了行政审判与政治改革互为彼此、相伴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怎样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怎样从教育着手使我们的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使命。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创新教育,并从战略上选择了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33.
论清末民初士绅与江浙地方志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绅一直是地方志的主要编纂者。随着清末民初社会剧烈变动 ,江浙士绅开始转型 ,出现新旧兼学的新型士绅 ,其知识结构、思维视野及价值观念相应发生变化 ,新型士绅构成江浙地方志编纂的主体。在时事嬗递与士绅转型的双重因素影响下 ,江浙地方志从编纂理论、体例门类、编纂方式到方志内容 ,发生了自宋代以来最大的变化。而在经济发展与民族危机的刺激下 ,负有使命感的进步士绅促使乡镇志再度兴盛。江浙士绅与地方志的互动关系折射出清末民初江浙社会文化变迁复杂而丰富的面貌  相似文献   
34.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自80年代恢复发展以来,在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缩小与国际问成教事业差距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绩,但成人高等教育如何迈向21世纪,迎接世界经济发展、高新技术革命挑战,使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提高人民精神文明水平和文化生活质量等方面更好发挥其作用,还需依成人高教特点,从深化成人高教的自身改革人手做很多工作。本文对此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5.
近代股票与公债在天津的发行始于清末.民国时期,天津市场上出现了股票交易的兼营或专营中介--股票交通事务所等.1914年,农商部即批准在天津开办证券交易所.1918年,天津证券交易所成立.到1921年,天津证券粮食花纱皮毛交易所开业,但次年即停业.天津证券市场在此发轫时期,"交易所时代"的到来并不是建立在证券交易较为发达的基础上,也未经由上海证券市场上曾出现过的集中交易的"公会时代",因此犹如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36.
有线电报是第一个能够准确传递远距离信息的电子媒介,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在这一"新媒体"的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和民众思想观念更是经历了文化精神、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及至今日,电报所塑造的突破时空的信息传递观念仍深刻地影响现代通讯方式和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37.
清末新政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从“现代性”的主体向度评价“清末新政”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作用,同时扼要分析传统政治统治不能利用合法性权威引导中国社会转型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38.
郭凡 《天府新论》2016,(4):97-103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处于急剧变动和转型之中。广州地处南国一隅,远离政治中心北京,却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孕育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来自新式社团组织的产生。广州作为中外文化交汇点的地理位置、商绅群体的形成、新闻传媒的发展,是新式社团产生的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39.
清末守旧派的"夷夏观"以"人禽之辨"为基点,要求人严名教之大防,克己省心祛除功利之心,反对学习西方,避免邪说诬民以致廉耻沦亡而"以夷变夏",试图借助先进的交通工具促进中华文明的输出,最终达到"以夏变夷"、将圣道远播海外的结局.从本质上来说,守旧派的"夷夏观"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认同意识,目的在于固守封建的纲常伦理、卫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40.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由封建帝制国家进入近代民族国家行列.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社会组织和结构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进而对全国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