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69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86篇 |
劳动科学 | 22篇 |
民族学 | 77篇 |
人才学 | 133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857篇 |
理论方法论 | 150篇 |
综合类 | 1871篇 |
社会学 | 324篇 |
统计学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91篇 |
2010年 | 272篇 |
2009年 | 293篇 |
2008年 | 336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63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薛锋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5-78
清末修律在中国近代人权与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近代人权进入法制领域的开端,对后世中国人权与法制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清末修律不仅从社会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近代国民人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而且还对当时及后世中国国民的法制观念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由于清末修律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其对近代国民人权意识增强和法制观念转变的促进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是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对此也要有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2.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社会陷入了民族危机加深和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双重困境,清王朝统治出现了功能性障碍,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改革,史称清末新政。但是事与愿违,它并没有达到挽救清王朝的目的,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清末新政的失败是历史必然性和主体选择错误性互相作用的结果,这启示我们改革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既合乎规律性,也合乎目的性,在尊重历史必然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83.
作为20世纪上半叶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商人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清末商会成立后,形成了以商会为中心的工商团体网络,商会在自身创建新式学堂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和支持同业团体、旅外商帮等工商团体参与兴学活动,清末民国时期的工商团体创办了数量可观的新式学堂,并呈现出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84.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38-38
谢维和、陈超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撰文指出,教育政策数量变化研究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985~2001年中国教育政策的数量及其变化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通过归纳发现,这些年中国教育政策的发展一直在面对和经历着一个十分矛盾和艰难的抉择。一方面作为一个转型社会中的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它承担着主导和控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任务;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及其对教育的需求和压力,又迫使教育管理部门不得不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作为政策建设和调整的首要选择,因而常常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教育活动本身所需的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和有序性,甚至放弃了教育政策自身建设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这种矛盾和两难选择正是我们研究和分析中国教育政策数量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5.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文章从教师和教材、教学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学生个性发展和非智力因素训练等方面 ,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6.
清末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5):53-60
在清末的预备立宪改革中 ,地方行政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通过这一改革 ,初步形成了行政与立法、行政与司法的分离 ;通过机构调整 ,使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向分职化方向发展 ;通过地方自治的开展 ,将基层社会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从而初步形成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民治”模式。尽管这一改革没有全部完成 ,尽管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弊端和问题 ,但不可否认 ,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地方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87.
理性是教育对社会起作用的一个深层原因,它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体。现代科技教育导致了理性的畸形发展-单极发展,这使现代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和制度体系都是极度功利取向的,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整合困难。改革教育,重构理性统一体,进而实现社会系统的行动者和制度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88.
王蕊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8-129
教育改革首先应是教育理念的变革,以优化课堂口语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内在素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是教师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89.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三十年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党和国家必须着力创造必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及制度等前提条件;同时,还必须努力培养社会成员和谐的人格,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90.
赵亮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359-360
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的译者因频繁地对译文进行删减、增加和改编,长期以来受到了评论家的批评,认为他们不忠实于原著,或是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缺乏认识。本文将以勒菲弗尔的三因素理论为基础,探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的影响,从而论证了当时独特的翻译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