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开通,长三角城市连绵区的行政区划功能将趋模糊和淡化,而产业功能将趋增强。”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日前在浙江余姚又刮起一阵头脑风暴,并就“城市连绵区”的概念向记者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92.
宽容,是一束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误解这座冰雕融化;宽容,是一座亮丽在黑夜中的灯塔,使迷途者找到航行的港湾;宽容,是一缕飘飞在大地上的清风,使犯错者顿获一股清醒剂……  相似文献   
93.
郁文静 《老人世界》2008,(10):54-54
据医院急诊统计,心肌梗死在晨间发病的较其他时间多40%,晨间卒中发生危险较其他时间增加49%。从全天血压变化观察记录来看,晨间血压在清醒前后约升值20%。  相似文献   
94.
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毋庸讳言,也不应当讳言。据他多年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党中央对待这些问题总是十分清醒地把握两点:其一,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绝不因某  相似文献   
95.
二分 《东西南北》2008,(8):69-69
万科和王石已经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旗舰,SOHO和老潘鼎鼎大名的地产博客也为自己公众形象加分不少。东方卫视一档头脑风暴节目上,二位年轻有为的老总有时观点相左有时打哈哈,不过都坦言,二位私下是好朋友——大有英雄相惜之感。  相似文献   
96.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任,其中"概论"课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概论"课教师,要驾驭教材体系,推动十九大精神"同步进教材";要创新教学方式,推动十九大精神"生动进课堂";要重视课堂实践,推动十九大精神"扎实进头脑"。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7.
正内训非常重要,这是大家都意识到的,但是内训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上课的学员人在心不在,讲师授课没激情,学员听课没劲道,外训找借口能不去就不去等等,如何让内训接地气、有效果,这是每个企业的培训管理部门都一直研讨的永恒课题。根据多年的工作总结,我们认为只要善于在如下六大技巧方面提升水平,就很容易走出做内训的困惑,让内训接地气,使授课听课的人都能从中寻找到价值所在。一、课程导入重实用  相似文献   
98.
王瑶的学术研究有着鲜明的学术风格。文章通过对王瑶一生治学中若干有典型意味的细节来分析他的治学态度即“理性的客观态度”,并指出这种精神贯穿王瑶学术活动的始终,进而将其与他所受的鲁迅的影响联系起来,分析说明赋予王瑶学术思想以活力的精神内核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决证据源是主观的或者客观证据源因无法获取有效信息而不得不寻求主观经验、知识、直觉帮助的决策问题,采用基于互补判断的相对估计方式构建了能够提取决策专家主观推断信息的柔性知识矩阵,给出了由柔性知识矩阵向BPA函数转化的主观证据提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头脑风暴方法中的延迟评判、独立思考、以量求质、结合改善四项原则引入到主观证据的提取过程之中,构建了可以从识别框架中辨识出可能为最优方案的融合决策方法,最后分别应用数值对比分析和案例模拟分析验证了提出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和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
学会低头     
学会低头,是一种人生智慧。古往今来,许多先贤大哲,都很懂得"低头"的价值。曾有人问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天地之间有多高?"他毫不含糊地说:"三尺。"又问:"人有五尺,天地之间怎么只有三尺,岂不把天捅个窟窿?"苏格拉底说:"所以,人要想长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