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诗词文体递变是词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唐五代社会形态转型俗化的历史背景下,汉民族的思维和言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推动了诗词文体递变中创作模式的转移,呈现出由传统的意象手法向"散文化"抒写演进的轨迹。三位代表性的作家——李商隐、温庭筠和韦庄以其各具特色的经典作品,体现了一个古典意象原则的恪守、意象手法的横向转移以及"散文化"抒写展开的创作模式合乎逻辑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92.
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集》,其词多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之作,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的艳情词,其作者多为西蜀文人,却收录了并非西蜀文人皇甫松的词十二首,数量虽不多,但每首都包含真情,有别于《花间》中举目皆是的无病呻吟之作。  相似文献   
93.
巴尔虎山位于法库县城以西15公里处的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我们去的时节,已属晚春。按理,当是花红柳绿,芳草萋萋。然而,那年的春天,却姗姗来迟,亦如晚唐花间派词人温庭筠笔下那位"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的美人。山下的树木,刚刚发出新芽,越往山上走,叶片越寂寥,桃花还处在含苞待放的姿态。就在我们一行人气喘吁吁登临在玉皇阁时,发现来时的路是那样的陡峭。  相似文献   
94.
[摘要]张惠言的词论成就在于提出了“意内言外”、“比兴寄托”说,并标举温庭筠词为典范。比兴寄托创作理论的提出与他援引诗教说词、他的治经方法和清初词论家的尊体途径有关。其创作论重视寄托之意、其鉴赏论重视阐释发挥,推尊词体,尤其是推崇温词,引起了争议。但从接受美学重文本意义角度看,他的鉴赏词论可备一说,其弊端是将阐释的多种可能性局限为一种;从知人论世角度看,温词也并非全然不具寄托品格,只是不能坐得太实。虽然词论偏颇,但适合了表达特定时代情感的需要,适合了既推尊词体又避免文字狱的需要,加上常州词派的内部继承和发展,使其终成清代最大词学流派。  相似文献   
95.
晚唐以来,随着时代变迁、社会风尚以及世人心理的变化,诗歌常以风情为题材取向,诗人不仅擅长在诗中融入对罹逢乱世的感慨,抒发相思离别、沦落天涯的感受,更频频于楚楼香阁、惝恍缱绻一派温柔乡中摇曳浓厚的风情。"花间鼻祖"温庭筠可谓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96.
贾岛坐飞谤责授事迹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岛于开成二年坐飞谤责授遂州长江县主簿,由于正史记录的疏略和笔记野史的离奇敷衍,使得此事在贾岛过世后不久就变得扑朔迷离,令古今众多学者迷惑不解,继而生发了种种猜测曲解之词,最终造成这一史实的真伪难辨.其实,贾岛之责授在唐代并非独有,"无官授黜"可以说是唐代权贵打击正统文人的一种常用手段,晚唐诗人温庭筠也因受此"礼遇"而落魄终生.对于责授的条件,并非一定要官职低于前职才算贬谪,实权、地域、声望、家世、清浊等因素均可以作为变迁的对象.而对贾岛的责授,表面上显示为对其破格重用,而实质上是在名誉方面对其人格进行贬损,地域上使其远离京师安置于凄凉之地,社会层面上使其远离群体而致孤立无援,进而达到排挤打击的真实目的.  相似文献   
97.
温庭筠是晚唐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开一代风气,被誉为"花间鼻祖"。温词以错彩镂金、秾艳绮丽而别具一格。在其现存的近七十首词作中,写到鸟意象的达四十七首之多,涉及的鸟意象种类繁多,如凤凰、鸳鸯、鹧鸪、鸂鶒、黄莺、大雁、燕子、杜鹃等,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鸟类画卷。在此试图深入分析鸟意象在温词中所承载的功能作用,并进而探究产生如此丰富鸟意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筠"字的读音众说纷纭,普遍认为应读"yún",但在一些南方方言中却有"jūn"的读音的。根据现代汉语的语音发展规律、"筠"在我国南方一些方言和朝鲜语、日语中的读音,可以探知温庭筠的"筠"应读"jūn"。温庭筠自身的一些经历也可以佐证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99.
温庭筠的乐府诗多取材于前代昏君逸乐亡国和荒淫绮艳之事,通过描摹声色并茂的画面寄寓兴亡之感和揶揄、嘲讽之情,带有鲜明的感官色彩和满足读者耳目之需的娱乐性质.温庭筠乐府诗的这一特点与其多为倚曲之作有关,反映了温庭筠在时代娱乐需求刺激下取法齐梁、革新乐府诗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0.
隋代及初唐的民间词即是当时的民歌,中唐以来文人词属于诗余性质。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他生活在需要小词产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温庭筠的作品代表性风格是设色浓丽,辞藻繁密;另一种风格是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温词是对齐梁时代美学精神的隔代传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是一种介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并逐步向雅文学转化的过渡性文学样式。《花间集》中的词人围绕温、韦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庭筠为代表,可称为"伶工之词";另一派以韦庄为代表,可称为士大夫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在文学自身以及历史发展的双重指向下,开拓了全新的诗歌之路。伶工之词在晚唐五代词稀⒗的发展期是不断进步的,由温庭筠到欧阳炯、顾,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变得越来越纯熟而自由,为词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