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匈奴、鲜卑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收继婚"观念和制度变迁,讨论北方游牧民族法律变迁,揭示该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哈萨克人名中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哈萨克人名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受父母文化程度,审美观,价值观的影响,所以有些姓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有些姓名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哈萨克人名中蕴涵着宗教文化。哈萨克人信伊斯兰教,宗教氛围较浓的家庭常给孩子起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或以伊斯兰教宗教领袖名字取名。哈萨克人名反映了畜牧文化。作为一个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局的生活方式,使哈萨克族有过无数次的大大小小的搬迁,这种游牧搬迁文化也体现在人名中。哈萨克人为了让后代记住自己的历史和历史上的伟人,用他们的名字为自己的子女取名。哈萨克人名蕴涵出生的地点和时间也折射出家庭的结构状况。哈萨克人世世代代从事畜牧,所以以动植物或自然现象词语危害子取名。  相似文献   
103.
两翼制度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制度之一,由于资料缺乏,很少有人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一书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力作。该书内容丰富,新意迭出,填补了北方民族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考证了明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河套地区的争夺,探讨了明失去河套之地的内在原因及其影响,指出河套地区的失去是明代国力下降的一个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105.
秦汉北方游牧民族冠帽谈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斌 《西域研究》2004,(3):102-107
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冠帽不仅种类纷繁、形制多样 ,而且构思精巧、技艺高超 ,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同时 ,简单实用、利于戴用的服饰特点又适应于他们流动迁徙的游牧生活和审美情趣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呈现出浓郁的草原气息。  相似文献   
106.
辽代是生活在中国东北部契丹族建立的大辽政权,契丹族农业发展以辽代建国前后划分界线.辽代建国以前,虽然契丹族原始的粗放农业在迭刺部中就已出现,但主要的生活方式还是游牧生活.辽代建国后,由于辽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和汉族带来的先进的农业技术,使辽代的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农业在辽代经济中逐渐占居了主导地位.统治阶层、铁制农具、兴修水利和汉族知识分子对辽代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以蒙古族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分析,剖析其与农耕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区别.为使当下已经改变生活方式的游牧民族的传统工艺美术得以继承保留,尝试在器物的属性转化的方式下实现.游牧民族工艺美术一般都以生产生活用具为载体,是工艺美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如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必然导致其工艺美术逐渐流失.将游牧民族器物的工艺美术属性放大,推动其发展为工艺美术的高级阶段,适应已经改变生活方式的游牧民族,并保存其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8.
冯瑞 《社科纵横》2009,24(2):48-52
历史上的哈萨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解放前哈萨克人民经历了一段与准噶尔部艰苦斗争、被军阀残杀、四处迁徙流浪的民族历史过程。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哈萨克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同时也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民族过程。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为哈萨克族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本文以哈萨克民族过程的特点为启迪,指出游牧民族要发展,首先要有国家安定的政治底蕴为基础,各民族团结为前提;其次,游牧民族应发掘自身优点发展有民族特色的经济。最后,应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据考古发现,中国的岩画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这些岩画都具有较鲜明的原始艺术的特征,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当地各氏族、部落的生殖崇拜、猎牧经济、文化娱乐、艺术实践、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岩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依据,同时也让我们认知了在文字出现之前的新疆古代游牧民族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0.
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美术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它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北方民族创造的文化,而是多个民族在历史上的相互滋养、相互传承并与周边文化长期对话形成的独特的美术文化.北方狩猎游牧民族有着相近的发展历程、相近的宗教信仰与文化实践,也曾有过氏族的融合和政权的交叠.文化上的相互对话、相互渗透甚至承袭的关系,在客观上命定了这些曾以游牧、游猎为基本共同生存特征的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美术文化,既有发生学意义上各部族的个性化特点,又有其发展过程各民族共同孕育的共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