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阿拉套山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绵延275公里,其分水岭隔开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其南坡有哈日图热格水系等多条水系,生长着多种野生动植物、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栖息地。每年3月至11月,乃德曼家和他老伴的娘家侄子布鲁巴特一家,就住在南坡纵深处绿意葱茏、白云缭绕的小营盘镇三牧场。  相似文献   
132.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澍  马啸 《西域研究》2008,(2):116-124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是与古代中原农耕文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采用文化类型分析和多学科研究方法.成果体现在基本概念的厘定、游牧民族的历史与社会、游牧经济、宗教与习俗、游牧生态环境观等方面,对其加以梳理总结,有利于该问题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3.
游牧文化中的生态环境观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游牧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紧密关系、游牧文化中的环境保护思想及游牧民族活动行为中的生态环境观等方面,阐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4.
陕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接之地,更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核心区域之一。陕北地区独特的饮食习惯、服饰、生活习性除了受自然环境和农耕文化的影响之外,也深受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保留了许多少数民族的遗风。陕北的民俗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了陕北的民族融合历史,同时也说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来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