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7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97篇
管理学   717篇
劳动科学   79篇
民族学   924篇
人才学   108篇
人口学   59篇
丛书文集   2420篇
理论方法论   406篇
综合类   5500篇
社会学   859篇
统计学   121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928篇
  2022年   952篇
  2021年   981篇
  2020年   790篇
  2019年   666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公共空间凭借特定空间相对固定下来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孕育着社会秩序基础的生成。村庄社会关联作为乡村秩序形成并赖以维持的社会基础,必然离不开村庄社会内不同情境的村落公共空间,村落公共空间则成为乡村变迁场景中社会秩序生成的重要场域。乡村社会变迁中行政嵌入型公共空间的萎缩与村庄内生型公共空间的凸现必然引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依凭村落公共空间便可透视乡村社会秩序生成与重构的大致轨迹。  相似文献   
972.
清末民初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锦花  王先明 《文史哲》2002,2(5):145-150
近代以前 ,中国社会以传统的“旧学”教育一统天下。 190 5年科举制度废除 ,标志着“新学”教育制度在中国最终确立。新式学校的迅猛增加 ,“新学”教育机会的拓宽 ,以及失去往日旧学教育内在社会整合机制的“新学”教育体制 ,为绅士阶层提供了社会流动资源。与此同时 ,近代“新学”教育体制在学堂地域分布、各专业学堂比例、主要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始终疏离于乡村社会 ,从而进一步加速了乡村精英离乡的步伐。  相似文献   
973.
近代湖南绅士的政治倾向受湖湘文化的影响甚大,在风云激荡的近代社会,湖南绅士的政治倾向经过了一个由保守到激进,由激进到多元的变迁过程。在这个变迁过程中交织着新与旧、退与进、变用与变体、改良与革命的激烈斗争,从而使湖南的政治显现出时好时坏,波澜迭起的不稳定局面,中国近代社会呈现出一个复杂多变的奇特景观。一湖南地处内陆,地理氛围迥异于江浙与岭南之地,故其儒生人格的构成与沐浴于滔滔文风之中的沿海区域士人相比,更具有某些刻厉内忍的内陆特征。自宋代理学根植于湖南这片土地,并被弘扬光大之后,湖南士人就很难从“正统”的理…  相似文献   
974.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时代的新生事物,作为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数字乡村建设与网络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数字下乡”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技术、现代化与乡村发展的关系问题,数字要成功下乡,必须应对和解决数字乡村建设相关的现代性困境,如供给效率困境、“数字鸿沟”、小农户衔接困境、数字技术兼容困境等。有效推进“数字下乡”,需朝着构建多主体共建共享建设模式的大方向努力前行。  相似文献   
975.
976.
实现乡村振兴,不是单一的在乡村上做文章,而应当跳出乡村,从城与乡的关系中找出路。实现乡村振兴,更多的是在城乡融合中提高乡村在新时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逻辑法,分别从要素与产品层面和社会分工层面构建乡村振兴中生产力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和生产关系变革所需的社会基础,从而归纳出乡村振兴中城与乡的互动逻辑。接着从以要素的城乡自由流动实现要素的增值、实现社会分工的改善消除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着力点处理好集体和农户个体的关系等指出城乡融合下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977.
追寻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是清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但是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矛盾、冲突不断,相应的民事纠纷层出不穷,从而对乡村社会治理提出了严峻考验。为了应对繁杂的乡村民事纠纷,无论民间社会还是国家政权都不断探索符合乡村秩序和国家治理需要的解决方案。受儒家“无讼”观念影响,礼治规范与调处息讼成为清代解决民事纠纷的首选策略,州县官也因此具有了民之父母的宗法身份。但是清代的司法实践表明,“健讼”是社会的常态,民事诉讼的化解机制呈现多元模式。清代州县官兼具父母官与刑名官的双重身份,在民事纠纷的化解实践中,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重视发挥官方“法治”的解决途径,并将其作为根本依据。清王朝在调整、完善、强化州县司法审判体制的同时,充分调动乡村社会的各项资源,力争实现国家对地方社会秩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78.
为全面准确地分析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现状并展望研究进路,以从CNKI数据库选取的1 105篇CSSCI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法从年度发文数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分布、论文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清晰直观地呈现了国内学界对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集中在乡村振兴战略脉络背景、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要义、乡村振兴战略内容逻辑、乡村振兴战略现实梗阻、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路径五个方面。同时,根据关键词时区演进分析推测未来研究趋势在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并提出研究深化的方向,以拓宽学者研究视角,丰富学者研究方法,助推相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9.
980.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是总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