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对区域文化品牌价值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体现在提升区域外围知名度、引领经济发展和发展自身三个方面。通过对皖东区域特有的凤阳花鼓文化进行关联研究,透视品牌典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对其在当下的共时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3.
马可波罗是否在扬州为官,已成为肯定与怀疑“马可波罗到中国”的一个重要议题.一些文史工作者在万历《扬州府志》和康熙《扬州府志》中找到了马可波罗扬州为官的史实,使长期困惑人们的这一疑虑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04.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5,6(2):17-20,90-91
台北故宫藏乾隆《盐源县志》的著者在不同方志目录中著录内容不同,或指为杨丽中所纂,或称佚名。而据笔者考证,杨丽中实为乾隆六十年《冕宁县志》的编者。通观乾隆《盐源县志》的内容、嘉庆《四川通庆》与光绪《盐源县志》的相关记载,以及清代修纂县志的规定与惯例,可以认为:一、乾隆《盐源县志》成书时间为乾隆四十八年或四十九年;二、时任盐源知县的曾正浩为此志的主修者,纂者主要为县衙中的官吏;三、台北故宫博物院现所藏孤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抄本,应为誊写本。  相似文献   
105.
2014年12月12日,由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共同主办的"浙江区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来自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厦门大学、浙江省社科院等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浙江省内方志办单位等相关学者六十余人参加会议。研讨会主题发言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了审视浙江区域史研究的进展,分组讨论则围绕四个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传承与创新:浙江地方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6.
107.
侯仁之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是北京历史地理研究的集大成者,同时也对北京乃至我国的新编地方志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研究北京历史地理过程中对北京旧志等史料了解全面深刻,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新式方志的编纂工作时,他结合旧志的长处和不足提出了新志应当有新的内容,即新修方志中要增加对地理变化的记载。这对北京新修方志的编纂工作是重要的理论创新。同时,侯仁之还亲自主持编写了一些方志。他关于北京历史尤其是历史地理方面的观点也为《北京志》各分志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8.
《永乐大典》虽然仅存残本八百余卷,但它收录的方志具有数量多、版本早、种类全、涉及地区范围广等特点,不仅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具有补充史料的价值,还具有校勘、辑佚等文献学价值。然而《永乐大典》收录的方志亦存在著录文献名不严谨的现象,存在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的现象,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9.
弘治《河南郡志》是现存最早的河南府志,也是现存最早的河南志书之一。流传至今,国内仅北京图书馆、南京地理所与湖南省图书馆三家有书,但皆为残本。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日本国会图书馆和尊经阁文库藏有全帙,台湾有引进本。该书编排体例上为明代志书之典范,重古轻今,地方特色突出,而且内容丰富,详略得当,又十分注重突出本地特点,版本珍稀,价值连城,在体例、版本、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0.
钱大昕是清代乾嘉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不仅精于经史考证,而且在方志学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他对方志的性质、价值、体例和内容等都曾有所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且独具特色的方志学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具体的修志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了中国传统方志学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