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10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晚清民国时期怒江流域经济发展呈现级差性特点,从"历史时段"理论来看,其原因包括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要素:山高坡陡、立体式气候等地理环境以及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构成了长时段要素;地广人稀、交通商业落后等经济状况构成了中时段要素;政策的不稳定性以及连绵不断的战争构成了短时段要素。晚清民国时期怒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表明,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应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创设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2.
“鼎”是所有青铜器物中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器类,其器型演化多样,形制随时代推移而多变。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的两件扁足鼎形制特殊,为现存商周青铜鼎所仅见。两件扁足鼎上铸有“史”字铭文,结合前掌大墓地出土大量带有“史”铭的器物,探讨“史”族迁徙分布情况及大量出现于泗水流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一、充分肯定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治水兴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54.
姬周族“窜于戎狄之间”与泾水流域考古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姬周族历史发展过程中 ,从不到古公父共十代均“窜于戎狄之间”。本文以《诗经》等文献与考古资料相印证 ,指出这一特别历史时期长达 50 0年之久 ,其活动范围先在今甘肃庆阳地区 ,后进入陕西境内的豳州地区。这一时期姬周族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过着戎狄游牧生活 ;另一方面已有了较发达的农业 ,进入了初级青铜时期 ,并有了相应的阶层分化和礼仪制度 ,相当于人类学上所谓的“酋邦阶段”。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旬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三个植被垂直带的植被演替过程,总结了植被演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6.
李沅 《金陵瞭望》2006,(20):4-7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跨江发展’,就是要把握世界大河流域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抓住‘一城三区’战略深入实施,长江两岸联动发展时机日趋成熟的机遇……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使拥有200里江岸的南京成为长江流域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使拥有2400平方公里土地的江北成为南京科学发展新的战略空间。” “此时不提,更待何时!”这是南京市政府一位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的官员回答记者问题时说的第一句话。他说,江北地区的政府和人民早在十多年甚至更久时间以前,就强烈呼唤江北发展,南京市长久以来,从未停止过跨江发展的努力。条件成熟了,时机成熟了,此次党代会把跨江发展作为战略重点推出,只有欢喜,没有意外。  相似文献   
57.
我国流域管理立法现状及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立法权限的划分,对我国流域管理立法现状进行总结,指出我国的流域管理立法进程严重滞后,现行涉水法律之间关系不清、内容相互冲突并存在严重疏漏,有关流域管理的原则和制度可操作性不强。针对上述弊端,提出根据近代以来国际河川法的经验以及我国江河流域的现状,主要的江河流域均应分别立法;关于长江、黄河流域的管理,则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特别立法。  相似文献   
58.
关于人地关系问题的讨论历时甚久,无论是观察与分析的视角和方法,还是形成的观点及解释,可谓千差万别,甚至截然对立。究其原因,在研究中对观察与分析对象所处生存空间的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关注度的差异显然是个重要因素。20世纪怒江峡谷地区人地关系的发展经历了空间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的人们在处理人地关系时的指导思想从以传统文化为导向到以国家政策以及市场为导向的转变。这一转变深刻地影响着该地区人地关系的发展,未能充分考虑怒江峡谷地区特殊自然条件的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地区人地关系陷入了失衡的困境。  相似文献   
59.
看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绿色空间>栏目2008年12月8日到12日连续播出的5集系列节目<怒江故事>,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相似文献   
60.
素陶作为太湖流域史前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时期普遍盛行的器物,我行我“素”几千年,反映出独特的造物意识、审美意象与文化内涵.对其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认识与了解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特征与特质,还可以从源头上探寻与把握江南文化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从而使我们对区域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本质认识与深度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