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62.
李成文 《船山学刊》2006,(2):104-107
漂泊荆湘期间,在杜甫的情感世界里,乐感与忧感同时并存,互相斗争,充满矛盾性。与此相应,无论是创造充满情感张力的诗境,还是审丑因素的介入、富有反讽意识的修辞,杜甫都故意打破固有的和谐、平衡的审美追求,创造不和谐之美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63.
"漂泊"作为西方文学最古老的母题之一,在各个时期的主题化书写中,传达着人类不同的欲求、困顿和诗意。存在主义哲学在反对主客二分的理论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本体论自由观和强调行动基本立场,与文学中的"漂泊"叙事对人的关注和阐释方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存在主义自由观视角的审视下,西方文学史上"漂泊"母题大体呈现为"为了追寻自由的漂泊"和"饱受自由之苦的漂泊"两大样态,在这个主题化流变的过程中,漂泊叙事呈现出人类对"自由"处境从极力追寻到无从逃脱和对"家"的体认、思考及抉择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64.
在中国当代文坛,王安忆素以主题多元著称。但对于"漂泊"主题的书写却一直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历程。一方面,她在对众生漂泊经历的书写中,追问着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在对现代人心灵漂泊困境的关注中表达着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漂泊虽然是人类永恒的命运,但漂泊者们却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实现精神上的超越,这也是王安忆小说漂泊主题的审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5.
房福贤认为:老虎的小说是一种本色写作。这种本色写作是极富先锋意味的一种后现代写作方式。它是对读者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与尊重,也是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与尊重。周志雄认为:老虎的小说叙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叙事,另一类是充满悲悯情怀的农民叙事。前者书写了鲜明的漂泊主题,不仅是生活意义上的漂泊,也是文学意义上的有着真切青春生命体验的精神漂泊;后者以弱者的立场书写了苦难对农民的精神挤压与农民的悲剧命运。老虎的小说基本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也杂糅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汤振纲认为:老虎小说的美学风格有两个突出特征:含混和奇诡。组合套叠的叙事结构构成其“参照系的含混”,注重叙事而模糊道德判断构成其主题意蕴的含混。巧合悬疑和空白悬疑手段,以及对诡异事件的合理编织,又使其小说呈现出奇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6.
王立波  于淼 《南方人口》2010,25(4):26-34,17
国际移民的研究中一直以关注移民的文化适应、移民与移入地居民的互动、移民网络的建构及移民社区的形成为主流,但是当今世界的国际移民群体已经发生了分化.不仅存在低人力资本的国际移民,同样存在着高人力资本的移民,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普遍高于移人地居民,本研究通过70个样本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他们的国际移民实践中,对血缘和地缘网络的依赖程度十分有限,他们更热衷于构建跨越区域空间的学缘网络、这不仅成为他们孤独的移民生活的情感寄托,也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7.
后殖民语境与侨居者身份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后殖民语境中,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海外侨居者的身份意识、价值归属、写 作立场等,都受到质疑。论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在西方颇有影响的周蕾从后殖民角度 阐释中国的话语存在的问题:一、分析侨居者“看与被看”的文化身份,即从“他者”文 化镜像中获得“身份焦虑”的自我审视;二,剖析在文化尴尬──语言问题的多元性和冲 突性中,所遭遇西方的“他者凝视”所表现出来的“他者的他者化”的复杂心态;三、探 讨后殖民文化氛围中的“第三空间”问题,指出怎样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二元对立的误区 中走出来,从而有效地分析“中国问题”,使中国形象在新世纪得到正确阐释。  相似文献   
68.
陈玉雯 《理论界》2012,(5):100-102
萧红一生及其创作呈现一种"依附性",从左翼、抗战文学到新时期各种话语宰割了她的整体创作。这样一位年轻女作家的作品却具有超强生命力,她的"依附性"正好印证了她生命和书写的"不依附性"及独特性。回归文本阅读,我们发现一个以文学慰藉生命归属失落,在回忆与怀乡、大自然与民间生之力量的书写中,企图寻找主体尊严与生命依归的本然的萧红。  相似文献   
69.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西南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所表现出的深邃思想内涵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老而弥坚、不断追求的“诗圣”形象。杜甫以沉郁的客寓意识,飘零落拓之感,寄托了乡国君民之思,体现了其思乡诗“史性思维”与“诗性思维”的融合统一,实现了对传统思乡诗的超越。  相似文献   
70.
漂泊主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常见主题,漂泊现象在文学表现中也所在多有,作家对漂泊的抒写有意无意地表达了自己的宇宙意识,反映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漂泊诗学中的空间意识和时间意识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是关乎人生、人性和文化的书写维度。这种时间意识实则是一种历史意识,渗透着、交织着对沉重人生、悠远文化的双重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