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张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1):98-100
传统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只认同必然性推理,不认同可能性推理,法律运用的实质性推理,却大量采用的是可能性推理,它是司法实践中是不可缺少一种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推理分为实质推理和形式推理,学界一般认为法律推理也应包括实质推理和演绎推理。作为一种专业活动,法律推理实际上就是并且应当是演绎推理。由于受到法官前见、大小前提的不确定性以及案件语境的影响,作为法律推理的演绎推理并不能像纯粹形式逻辑中的演绎推理那样确保其结论的确定性。司法结论的不确定性之具体表现是法官几乎总是可以、并应当在是或否以及多或少的问题上做出自己的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33.
代数进入小学课程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而代数推理,无论作为数学能力或思维方式,都是小学阶段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可行性及相关策略进行相关论述及探讨,望能为相关教学及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4.
在中国,随着案例指导制度成为审判活动中统一法律适用的重要机制和手段,案例制度所依托的类比推理方法与民法法系国家惯有的演绎推理方法之间存在内在冲突,如何弥合这种冲突不仅被实务界所关注,更是法学界必须回应的重要理论问题。研究发现,作为民法法系的代表国家,德国在法律实践中仍然强调适用判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根源在于成文法和演绎推理的有限性对类比推理提出了需求。其中,演绎推理为法律论证提供了分析框架,类比推理则构成了对这一论证的补充和保障。在具体的运行中,判例分别在演绎推理的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两个环节中存在着适用空间("二重需求")。本文通过对司法判例在成文法国家的适用空间的分析,以期为我国发展案例指导制度提供方法论上的比较参照。 相似文献
35.
休谟问题问世以来,在人们探讨解决休谟问题的众多方案中,现代逻辑的一支--概率逻辑迅速发展起来.概率逻辑者将完全归纳推理划入演译推理的范畴,为对归纳推理概然性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其意在通过解决休谟问题,最终达到用概率逻辑取代传统归纳逻辑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休谟问题的解决应转到哲学解决的途径上来.此外,把完全归纳推理划入演绎推理的范畴的观点也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