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36篇
丛书文集   341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899篇
社会学   17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21.
作为校长,要思考怎样解放思想、怎样找出差距,从而怎样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我认为校长要"解放思想,找出差距",首先应该思考如何让自己成为全校师生精神上的偶像,生命中的贵人?下面点滴之见,看似细  相似文献   
122.
廖明 《决策》2011,(12):77-77
老鹰和鸭子 老腾和鸭子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在本质上它们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  相似文献   
123.
孙重贵的寓言具有醒人警世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又因其善性和理性的诗化而具备了形式上的文体自觉.  相似文献   
124.
《红楼梦》以一群“正邪两赋”的“人格”形象及其各种各样爱情的足迹,展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玉堂金马红楼梦”中的生活画卷,从而以“滑稽”与“庄严”同在的宗教意识作为这一“生活”的“衰草枯杨好了歌”。“假语村言”敷衍出的一段故事,概括起的却是一部真实的文化史和一次审美意义上的文化批判,具有一种“文化结论”的意义,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寓言”。  相似文献   
125.
敦煌文化的灵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文化的灵魂指的是敦煌文化独特的基本精神。常常见到某些人以为敦煌文化的灵魂就是崇信佛教。然而 ,这是不对的。实际上 ,敦煌文化的灵魂是蕴藏于其中的浓烈的乡土之情、炽烈的中原情结以及二者的交融为一。只有把握了这一点 ,才能称得上真正了解了敦煌文化的本质 ,才能称得上真正认识了敦煌文化。否则 ,那就恐怕只能是皮毛之谈。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从类型上和特质上对40年代有关“家”的寓言文学进行了划分,指出,送葬寓言通过送子原型的深层结构寓意着旧文化之家的腐朽和颓败过程,礼赞寓言则通过再生原型的深层结构隐喻着新文化之家的生长过程。与古典式寓言指涉义的单一、明晰化不同,现代式寓言的指涉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127.
“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展示问题自主探究和反思,让学生在灵动的数学课堂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突破口。发现问题是获取新知的突破口,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的窗口。数学教师应善于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所感所悟。  相似文献   
128.
《阅读与作文》2007,(6):12-12
这是一组动物寓言。寓言的功能,就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惩恶扬善,引人深思。 第一个故事中,不愿混吃等死的小猪,又一次拯救了自我。为什么说又一次?因为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到英国作家E·B·怀特的名著《夏洛的网》,那是一个极其温馨感人的经典童话:农场里一只名叫威伯的小猪害怕被宰杀,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利用在网上织字的办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小猪威伯成了闪亮的明星,也成了儿童故事著作中的文学形象。而在这个寓言中,这头无名小猪不认识威伯,也没有蜘蛛之类的来帮忙,但他无师自通,以跳舞来拯救自己。这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不自由,毋宁死。 第二个故事中,一贯聪明机灵的青蛙,这次却惹得我们大笑。 两篇寓言两种风格,不论哪种风格,寓言的最终目的,都应该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主题”来,让真善美闪闪发光,伪冒假劣无处遁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分别从城邦的正义和灵魂的正义两个方面来阐述正义本身。而对于为什么当且仅当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说清楚正义问题,柏拉图并没有给出恰当的解释。同时,柏拉图也从城邦的正义想当然地过渡到了灵魂的正义,并进行了类比,认为两者结构相似、各个部分能够一一对应。这在逻辑论证的有效性上是值得怀疑的。这种类比本身也有不少的问题,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就哲学的严谨性上可以说问题很大。另外这种类比过后也会出现一些"剩余",而这些在某些偏僻的角落里为柏拉图意识到了,但是却给忽略掉了。  相似文献   
130.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名,今年得到20名!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