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36篇
丛书文集   341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899篇
社会学   17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不怕活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经在文革时期历遭劫数。有一次,从外地来北京搞串联的造反学生,来到黄永玉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看到许多关于他的大字报,于是不由分说,把他揪出来批斗。黄永玉具有湖南人顽强不屈的坚毅性格,与造反派不太配合,于是造反派们就诉诸武力,以鞭其肉体的方式来触其灵魂。  相似文献   
202.
针对当前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尽人意的状况,指出必须抓住共产主义 的理想和道德这个精神文明的核心和灵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3.
寓言二言     
一有位老妇人,虽上了年纪,面部皮肤倒还匀净,于是就有人去“请教秘诀”(不知为什么,我们的文化里充满了秘诀情结,大概是懒人太多,投机者太多,大家都希望只用秘方就可一步登天,电视上从来没听人请教“基本功”的)。老妇人说:“没什么啦,我常洗脸,我保持我的脸是干净的。”  相似文献   
204.
时光 《现代妇女》2008,(9):61-61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变革时代,在生命即将麻木、人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的时候,母爱的光辉和内涵,依然可以让我们这些尘世的灵魂为之一振,给我们的心灵洗个澡,让我们的灵魂打个盹,以便向人生的下一站前行。  相似文献   
205.
有的人是喜欢应酬的,他们中的领袖人物被称为是派对动物或饭局组织者。这类人通常意气风发,左右逢源,握手寒暄,嬉闹玩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这类人,我并无反感,相反会有不少欣赏之心。人有能力大小之说,能游刃有余于各种应酬之中,掌控场面,皆大欢喜,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一场饭局之中,少了这类灵魂人物,会冷清得多。  相似文献   
206.
雨花石     
苏辑黎 《老友》2008,(12):25-25
1腥风血雨的岁月诞生了火红的雨花石雨花石是凝固的彩雨雨花石是永不凋谢的鲜花雨花石录下一串凄厉的枪响2村夫野老寻寻觅觅红男绿女争相奔来雨花石遍游神州雨花石走向世界有月亮的地方就有雨花石笑得浑圆浑圆笑得自由自在3建筑师把雨花石镶在纪念碑上水利员把雨花石砌进拦河坝  相似文献   
207.
白居易咏物之作与其仕宦关系极为密切,是其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的形象反映。大体可分两类,一是以咏物为契机,揭露社会弊端,体现了他以诗歌为武器干预现实的勇气,可称为借物言事之作,多作于早期。二是有别于上述借物言事之作,以咏物寄寓其怀才不遇、遭贬受挫的郁愤之情,以及其他人生体验,堪称借物言情之作,多作于后期。前者继承并发扬《诗经》以来咏物诗的讽喻传统,将其推向高峰,后者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开拓了咏物诗表现领域,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8.
刘继明的小说创作,在武汉写实派作家的大本营里独树一帜。本文从诗意的写作、灵魂的裂变、对形式的追求三方面,论述了刘继明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9.
尝试着汉译了美国作家布罗斯·毕尔斯所撰<荒诞寓言>中的10则,译文采用韵律方式,在不失原文内涵的情况下实现了译文之音美.为便于读者比较与鉴赏,文末附有他人相应散文译文.  相似文献   
210.
冯尚 《学术研究》2006,(6):132-136
寓言是近年文界衡量叙事文本的常谈,也是至高的尺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叙事方式发生剧烈变化,由此引起寓言文体的再生,本文讨论了此种文体生变的感知、认识上的“限度”前提,以及相随的道德和审美的新锐。当代寓言不仅彰显了物的“恶”德,也显示了存在者作为“物像”被思想遮蔽的论题,展示了物像的痛苦和死亡往往是无声的、可怜的,进而突破传统中大自然诗情画意的俗套,直逼其神秘而残酷的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