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36篇
劳动科学   131篇
民族学   94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569篇
理论方法论   262篇
综合类   1033篇
社会学   550篇
统计学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91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社会工作与灾后生活重建——以都江堰A安置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因其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理念及多元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方法,在灾后的生活重建中扮有独到的角色.本文从灾民需求、社会关系重建、资源调配与官民矛盾等角度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的空间.并援引相关服务说明其成效.同时,鉴于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体制问题与发展阶段性问题,指出当前社会工作尴尬处境,强调要在宏观层面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的功效.  相似文献   
92.
灾后重建中的非营利组织与非正式参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灾后重建中,人们往往重视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正式援助计划,而忽略了自下而上的民间社会非正式参与的力量。事实上,小规模之"自主性策略"取代自上而下中央集权式政策执行也是行之有效的灾后重建措施。文章认为虽然非营利组织非正式参与灾后重建的四种新途径或模式,能有效参与到灾后重建过程中来,但非营利组织能否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取得成效,除了选择适当的模式外,还需要考虑自身的"二元性"问题,尤其要注意外来的以社会服务为取向的非营利组织与本土社会系统产生冲突与抵抗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汶川地震救援为中国红十字会提供了第一次大量参与灾后重建的机会。政府鼓励中国红十字会等社会力量参与灾后重建。与政府和普通的NGO相比,中国红十字会拥有自己参与重建的条件和优势,在重建中也逐步确定了自己的业务范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锤炼了中国红十字会多方面的能力,也对红十字会未来的救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
论《英国病人》中的破坏、错位和重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错位和重建意识是贯穿《英国病人》一书的一条金线。小说主题与写作技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烘托出整部小说的魅力与神采。  相似文献   
95.
一年前,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这一刻,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顷刻间房屋倒塌,无数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夺去。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不仅给四川各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四川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事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年来,四川广大文化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超常工作、攻坚克难,秉承着"灾后恢复重建文化不能缺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不能掉队、扩大内需保增长文化要有所作为"的职责理念,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保障灾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夯实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文化基础,使文化工作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独特功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充分体现了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有效实施文化重建工作的能力。目前,全省文化工作依然呈现出加快发展、全面提速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96.
"全球本土化"语境下的后现代、后殖民与新儒学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世界上大多数人被边缘化了,这种边缘化既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同时也体现在社会和文化上.如果从文化的纬度来考察全球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后现代主义在文化上的一个直接后果.后现代主义在进入中国的文化土壤时必然与中国文化相碰撞进而发生形交.在"全球本土化"的语境下,可以建构四种形式的后现代性话语:(1)"全球本土化"的后现代话语;(2)具有解构特征的大众文化话语;(3)从中国视角重新建构的全球化话语;(4)作为全球本土化的后殖民话语--新儒学.儒学已经逐步成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一种带有主导性意义的话语力量,并在全球化时代的后现代语境下得到了重新建构.它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据以与西方后现代理论进行平等对话的重要文化理论资源.因此,一方面应当从后现代和全球性的视角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改造、批判、扬弃并加以重构,使其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资源;另一方面,则应从全球化时代的新儒学的视角对西方的各种后现代理论进行质疑、批判和改造,从而使重构的后现代新儒学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多元话语共存之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7.
论汉儒易象观与茶山的易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儒本之《易传》,凭借当时自然科学知识,转换话语系统,提出了新的易象理论,重建了偏于天道的象学体系。丁茶山一方面坚持汉易立场,反对王弼义理之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检讨汉代易象学说,实行了对汉代易象的重建,推动了汉代象数易学乃至整个易学的发展。茶山之象学研究,与中国清代乾嘉前后易学研究遥相呼应,形成了东亚汉易复兴的思潮。  相似文献   
98.
灾后重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过渡性安置社区成员来源的广泛性和问题的多向性使重建工作呈现复杂性特征.要加快灾后以社区为本的重建进程,就必须在关注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引导社区自治.在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社会工作者各方共同作用下,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建立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机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和社区归属感,培育新的社区共同体,探索灾后重建中社区自治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9.
在我国西北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尤其是在那些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贫困村,如何持续地推动生态重建和加快培育后续产业,有一个必须切实解决的操作模式和技术路径问题。其核心做法是坚持生态重建与特色农业重建紧密结合,发挥科技进步的引导作用,探索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村级“双重建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0.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地退化和土壤盐渍化 ,这些问题与人口、贫困一起构成了 PPE循环。基于此 ,西部地区生态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把握好土地利用结构、环境人口容量、科技创新、城镇体系建设及生态重建效果评估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