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0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6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48篇 |
人才学 | 33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1333篇 |
理论方法论 | 196篇 |
综合类 | 2065篇 |
社会学 | 148篇 |
统计学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158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193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289篇 |
2010年 | 258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283篇 |
2007年 | 226篇 |
2006年 | 201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牛海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4):43-49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其中 ,清初对西北边疆的重新统一是其历史前提 ,求真求实的考据学风起了一定影响 ,清中叶后经世致用思潮的重新兴起是重要原因 ,道咸以降的边患危机则是直接原因 ,最后 ,蒙元史学的兴起则起了共进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2.
黄笑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1):30-38
学者们构拟的上古音里,二等韵的声母常常是个带-l-或-r-的复辅音,或者韵母带有某种介音.然而在中古音的构拟中,二等韵一般都没有介音.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上古这类复辅音里面的流音成分到中古时并没有简单地消失,它作为二等韵介音保留到中古时期.如果二等韵存在着某种介音,那么,中古汉语的元音或许是一个七元音的系统. 相似文献
133.
越史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敏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3(4):45-49
近年考古发现,可将越之信史上推千年乃至更远年代.文章对传统的“越为禹之苗裔”说再次提出质疑.根据考古学费料和人类学研究成果,并对照历史文献中有关记载,认为越族是在本地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于越族与华夏族融合是从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霸开始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4.
《中国共产党保定地方史》是中共保定党史研究室集1959年以来保定党史工作者40余年辛勤耕耘的心血结晶编著完成、由中央文献资料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史学著作。作为一部地方史著作,它主要反映的是保定党组织和人民 相似文献
135.
136.
黄胜利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07,(3):19-21
<正>思念是痛苦的,也是甜蜜的。汪文华不仅理解了思念,也学会了欣赏思念,学会了品味孤独和寂寞。汪文华,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和制片人,她主持的《曲苑杂坛》和《电视书场》是央视的名牌栏目,一直颇受观众喜爱。集导演、制片人和主持人于一身的她,多次荣获“金话筒”奖和“全国十佳制片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7.
138.
邱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4-106
本文将柴德赓刊于《新华日报》1961年6月11日“新华副刊”上的一篇短文《天堂苏杭说的由来》,与其《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的论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论及柴德赓学术生涯中鲜明的“以诗证史”风格,认为20世纪以来,在刘师培、陈寅恪、邓之诚等大师之后,包括柴德赓在内的一批史家,也都在“以诗证史”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9.
140.
刘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5):129
陕北历史文化暨杨家将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13-14日在延安大学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共一百余人,提交会议论文约70篇。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交流陕北历史文化的相关课题,标志着"陕北"开始真正成为区域史研究的完整对象。本次研讨会的一个亮点是高校的学者们与陕北各地的草根专家们既展示了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也真正开始了相互交流和切磋,标志着陕北历史文化研究在整合研究力量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