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5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93篇 |
社会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清后期内蒙古地区灾荒史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以《清实录》为据,整理1800—1911年间内蒙古灾荒记载,着意分析灾荒存在类型、发生特征及对内蒙古地区社会演化的不良影响,尝试通过对这一特定时期及区域灾荒状况的史实分析、统计与理论透视,给出一幅比较全面的清后期内蒙古地区灾荒的图景。力求对现实减灾实践以及理论发展和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和裨益 相似文献
92.
93.
建平县(今安徽省郎溪县)自宋建立以来至明清隶属于广德州,境内多山川、水流、圩田,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到了清代中期,社会救济事业进一步发展,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山水县,社会救济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灾荒方面的救济、针对弱势群体的救济以及时人的社会救济意识是怎样的,这一地区的社会救济有哪些特点,需要做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4.
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自然灾害较多,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各级政府沿袭前代做法,较重视储粮备荒、减免赋役,同时,还采取措施进行赈济,本文对赈济灾荒过程中的勘报灾情、临灾赈济、恤政机构、以工代赈等措施及其演变作了探讨。那时虽有备荒赈灾制度,但遇灾歉后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吃草根树皮咽观音土甚至“人相食”的事例仍多有发生。 相似文献
95.
灾荒的发生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祸的原因。本文认为,十年内战时期,政治的腐败、长期的战争土匪的横行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这一时间灾荒频繁发生的十分重要的社会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96.
清代山东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区,面对灾荒的发生,清政府始终将荒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措施,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救助,在清前期成效显著,近代以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等原因,在救荒上鲜有成果,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灾民的困难,导致了社会的动荡。 相似文献
97.
《周礼》中的灾荒概念为研究灾荒史者所熟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多以对灾荒概念的常识性认识为基础研究中国灾荒史,即从经验性常识认知原生态常识。这种认知虽然有逻辑上的合理性,但不能完全反映《周礼》灾荒概念的原貌。 相似文献
98.
道义、灾荒、民变等合力共同催生了作为辛亥革命前奏之一的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并很快由长沙波及至全省,甚至是临近的省份。此次民变发生的多元合力主要有二,即内在理路与外缘影响,其中:内在理路,是指道义(斯科特语)和焦虑、怨恨等情绪;外缘影响,即指湖南连续的天灾人祸。在二者的共同参与和催化下,饥民放弃以往的低姿态斗争方式,而采取前台形式的斗争,催生了湘省民变。此次民变,是对晚清社会控制的一次检阅,亦为后来的社会安全问题提供了以史为鉴的教材。 相似文献
99.
原可心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187-189
本文旨在运用各类史料,对大旱灾、瘟疫、狼灾、鼠患等自然灾害加以描述,说明此次灾荒的强度,进一步揭示丁戊奇荒在临汾地区危害的严重性,及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这次灾害导致粮价上涨,粮食奇缺,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人口大量减少,大量女性被抛弃,被贩卖。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心不稳。 相似文献
100.
光绪年间河南灾荒现象异常突出,虽与当时整体气候背景及河南特殊的地理特征相关,但灾荒背后的社会原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主要表现为:一、防灾手段滞后,具体体现为水利、仓储失修,森林植被之学不讲;二、抗灾能力低下,豫省人民因承担重赋、重徭及重捐之外,加之境内匪类猖獗,生活贫苦,遇灾即贫,颠沛流离;三、救济不力,清政府因光绪年间财政匮乏,吏治、河工腐败,对灾民救济不力也加重了灾荒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