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7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1071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太谷学派是中国近代的一个民间学派,其学自称“圣功”,而以“心息相依”为圣功要义和“秘诀”。它来源于南宗道教“性命双修”,太谷学派据此重现解释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本性,而主要是重新解释儒学,给传统儒学的一系列基本观念赋予自己的特别内涵,从而在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三教合一的文化发展趋势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新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2.
23.
1764年,贝叶斯的遗作《机遇理论中一个问题的解》,是当今统计学界贝叶斯学派的开山之作,然而直到20世纪,贝叶斯的文章却并未对后世贝叶斯学派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真正促使贝叶斯的思想在科学界得到广泛传播的关键人物是大科学家拉普拉斯。1774年,拉普拉斯发表的关于贝叶斯理论的里程碑式的文章,使现代读者充分认识到拉普拉斯对贝叶斯学派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并从拉普拉斯的思想中获得了有益的新知。  相似文献   
24.
“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源自于英文中的Scientific Community,由英国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波拉尼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最早提出。其最初含义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和共同规范并专  相似文献   
25.
人类学对现代组织及其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相对于传统乡村组织的现代企业组织的人类学研究历程的检视,阐述了组织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着眼点、理论导向以及研究特征,说明田野参与观察中的"组织"仍处于大文化(诸如族群、国别与区域文化)的内涵之中.本文还涉及企业组织在今日快速的全球化进程中,何以主动地进行文化变迁来应对与适应世界.  相似文献   
26.
学术界对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该学派活跃于1923-1927年,主要以余家菊、陈启天等青年党分子为骨干,以国家教育协会为核心团体,以<中华教育界>、<国家与教育>、<醒狮周报>等刊物为主要学术阵地,鼎盛时期其成员逾160多人,其有关思想及实践,对当时中国教育特别是20年代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7.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之后,重塑政府学派提出的"顾客理论"遭到了新公共服务学派的批判。双方主要在政府对待民众的角色选择、政府服务的对象、价值取向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纷争。  相似文献   
28.
有学者预测:如果说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成就在法国,第二阶段在美国,以东西比较文学的勃兴和理论向实践的复归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段,主要成就很可能就在中国。这至少说明中西比较文学日趋重要。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要显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就此所涉及到的名称、术语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9.
民俗热与我国申奥成功、加入WTO以及经济建设取得空前成就有关.国人的凝聚力增强了,引起了传统文化的缅怀.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文化的整合,民俗热正是对异化的抗争.弘扬传统文化不能急功近利,要调整理念,关注民生,深入田野,创建中国民俗学派.  相似文献   
30.
章黄学派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对汉字体系的系统性进行探索 ,从章太炎首创的“语根”说 ,到黄侃对“变易”和“孳乳”、“笔势”和“笔意”的深入阐释 ,从陆宗达的字源学研究 ,到王宁关于汉字构形学理论框架的建构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完善 ,章黄学派的汉字系统观念已逐渐发展为一种科学系统的汉字理论 ,成为我国汉字学史上一条闪亮的红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