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383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16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68篇
理论方法论   181篇
综合类   2600篇
社会学   78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61.
应对网络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从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自律意识教育,培养一支既懂德育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德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立正确导向的网络新阵地,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加强高校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62.
汪鸣 《生存》2020,(13):0164-0164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和重要思想,以此作为初中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还需要完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本文将着重探讨以人为本的初中德育教育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3.
庄子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将道家哲学思想推向另一高峰的集大成者。而“化”作为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范畴,具有深刻内涵与流变思想。在庄子处,“化”论是其分析世界的主要方法与核心脉络,而如何确定人的生命真意,避免失性于“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满,是庄子关注并给予了回答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庄子“化”论视角对“形与心”进行诠释,探究庄子对人二重之患的把握,会意庄子以“气化、形化、物化”对人本身之在的刻画,进而领悟庄子成就真人的真谛,即化形以丧己、化心以逍遥,并以此厘清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演进,进一步掌握庄子的思想真意。  相似文献   
164.
关于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传播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年学生利用互联网络来工作和学习,扩展知识面,提高操作技能,增强自主意识,追求成就感,与外界交流,创造了崭新的条件和空间,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同时,网络也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成长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应积极迎接来自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5.
德育的过程是一个蕴涵美、展示美、发现美、实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德育实践活动应当不断引导大学生去感知、体验和领悟德育过程各个环节中的美感,从而建立真正综合性、系列性、多功能的审美化的德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6.
价值澄清理论对高校德育改革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澄清理论所倡导的相对主义道德教育,给美国社会带来很大危害。这对新时期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改革有三点警示:首先,防止无导向德育,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注重价值引导;其次,切忌“教师中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切忌片面性,正确处理一元化和多元化的关系,让一元化居于主导地位,同时要正确处理灌输和自主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7.
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在高校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内容及目标要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德育中长期积累的观念却使德育的效果收效甚微,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缺乏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的贯彻.  相似文献   
168.
"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历史学科是对浩瀚历史事件、人物认知的人文社会教育学科。通过中学历史课程的相关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9.
《求是学刊》2019,(3):79-89
前沿文献多以完善人口政策建设、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解决东北劳动力流失问题的突破口,鲜有文献从物化型技术替代劳动而形成补偿效应的视角分析振兴东北的问题。本文构建内生物化型技术一般均衡模型,数理演绎物化型技术的使用对劳动供给变化的内生响应机制,分解产出增长中的要素供给效应与技术补偿效应,获取使补偿效应超越供给效应的物化型技术门槛条件。本文利用东北三省面板数据,构造物化型技术进步指数,考察物化型技术补偿效应的存在性及其程度,依据估计结果计算了物化型技术门槛值。结果表明,要素供给效应和技术补偿效应对产出的作用方向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使补偿效应超过供给效应的物化型技术门槛值。当前东北地区物化型技术存在较强的补偿效应,但与其门槛值仍有距离。将劳动者按技能高低划分后发现,低技能者对产出的边际贡献明显高于高技能者,物化型技术的补偿效应主要通过其对低技能劳动的替代实现,其与高技能劳动呈互补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后,物化型技术对低技能劳动的替代作用有所弱化,但强化了对高技能劳动的互补程度。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