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0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40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92篇
理论方法论   137篇
综合类   2195篇
社会学   164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虎座立鸟架鼓是楚国工匠依据当时的工艺技巧、审美意识而创作的一种击打乐器,是礼乐制度从规范化到世俗化演化过程中的产物。以虎座立鸟架鼓为观照对象,可窥探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规范化、多元化、世俗化的演变历程。虎座立鸟架鼓从庄重到新奇的器型演变,从“夏黑殷白”到“尚朱尚赤”的色彩演变,从“娱神”到“娱人”的功能演变,证明了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世俗化转向。东周时期音乐文化由“朝”向“野”、由“神”向“人”演变的进程,促进了不同阶层乐享方式的交融,也促进了乐器类型的多元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2.
<圣女贞德传>表面上是一部圣女贞德的传记,实际上是小说中的叙述者德·孔泰的心灵成长史.整部小说的情节按照天真--神启(诱惑)与出走--冒险--迷惘--顿悟的顺序展开.文中的仙女树,象征着成长的意义和作者的自然神崇拜,它是作者与德*孔泰共同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3.
宋代是城隍神信仰迅速发展的时期,北宋末年至整个南宋时期,朝廷通过对城隍神的封爵赐额这一手段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得宋代城隍神的官方化色彩和人格化形象深入人心,并影响到了元明城隍神信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4.
苏格拉底用理性和道德改造传统宗教,认为神即理性,善为神的本性;用“灵机”代替神谕作为沟通神、人之间的媒介,肯定了人在生活中的主动作用。苏格拉底怀着坚定的唯灵主义信仰,并以身殉道。苏格拉底的神是多神教向一神教转变的中介。  相似文献   
115.
《民法典》第1254条实质性变动之一为增设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侵权责任,物业企业作为建筑物管理人中典型代表,对其增加必要的法定安全保障义务可促成物业企业、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内外联防的监督体系。但高空抛坠物致害事件有其特殊之处,在适用规则时不应忽视审查抛坠物来源、致害物致损形式等内容,梳理责任主体在认定上可能存在的复杂情况,严格以规则第一款致害情形的出现作为物业服务企业侵权责任适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6.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也必定涵含在企业之中。因此,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一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层面,也是企业、社会同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7.
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他人委托,利用工作的机会为他人购买商品或者代为处理特定事务时,截留、侵吞他人财物的,应当如何定性,在实践中存在争议,导致司法机关在处理类似案件时结论截然不同,不利于法制的统一。正确的观点应当是由于行为人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也没有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所以只能构成侵占罪而非贪污罪,当然更没有成立受贿罪和诈骗罪的可能。对于侵占罪中非法占为己有和拒不退还之间的关系,需要合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8.
楚卜筮简中有八个冠以“司”字的神名,即司命、司祸、司录、司折、司祲、司差、司佗、司救。这些诸司神的职掌大多与人的生老病死有关,其得名与俗世的官职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是相当晚起的一组神灵,普遍存在于战国时期各地的民间信仰之中,应属于职能神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9.
论中国哲学中的"器物"与"道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日常所见的"器物"与"道理"作诠释,认为中国哲学中说的"器物"与"道理"是统一的,即道在器中、理寓物内.因为这样,所以哲学家们可以以器喻道、藉物明理;反过来也可以制器证道、设物明理.而之所以能这样,在于古代哲学家有着万物一体、物我同道的思想,诸如这些,都表现出与西方哲学所不一样的特征,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0.
韩水法  Zhu Yuan 《孔学堂》2023,(3):20-49+125-143
汉语—思想秩序既是汉语哲学新开辟的视野,亦成为其重要的论域。上古汉语精神世界就是在这种双重意义下作为研究对象而被厘定和追复出来的。这个精神世界由神灵系统和心灵系统组成。在汉语—思想秩序的论域,上古汉语精神世界属于研究的个案,但关于这个精神世界的研究却是体系化的,关于神灵和心灵两个系统的研究也同样如此。在上古汉语文献中,从人(魂魄)、鬼、神到帝或天形成一个连续的、等级的神灵系统。指称神灵的核心词语与上古汉语主流观念之间形成系统的内应和响应,这些核心词语的更动造就了观念相应的变化。在这个系统中,至上神从帝到天的演变,不仅导致心灵系统取代神灵系统成为精神世界的主导,而且也造就了人与至上神关系的根本变化,这就是从帝不与任何生人交通的绝对自由状态,转变到天与民直接交通并回应民之吁求的互动关系。天成为万物的原则和规范的根据和来源,而这就奠定了精神世界和社会的秩序确定性。诸如神、精和灵及其复合词的起源以及其指称和意义的拓展,既表明神灵系统的起源和形成要早于心灵系统,亦展现了神灵系统词语与心灵系统之间词语的对应、共享和通用。这种关系同时也说明了精神世界的内在一致性以及神灵系统和心灵系统具有共同的本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