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09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130篇
管理学   886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442篇
人才学   41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6807篇
理论方法论   1146篇
综合类   14229篇
社会学   1879篇
统计学   85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67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527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778篇
  2014年   1644篇
  2013年   1517篇
  2012年   1759篇
  2011年   2401篇
  2010年   2204篇
  2009年   1680篇
  2008年   1723篇
  2007年   1446篇
  2006年   1257篇
  2005年   1082篇
  2004年   997篇
  2003年   935篇
  2002年   822篇
  2001年   674篇
  2000年   516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980年代中后期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女性自我的探索过程中,以王安忆、铁凝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的创作直面女性身体,重写两性关系,审视女性自我,开启了1990年代以后女性文学多元化深度探索的新局面。重估198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创作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对重新认识新时期女性文学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刘俐俐 《南京社会科学》2012,(3):137-143,150
本文以我国文学经典问题域业已形成为基本判断,全面和历史性地梳理了其形成原因和过程,分析了问题域中诸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面临的研究困境等。籍此提出文学经典重读的问题,旨在从文学经典现象和重读主体实践活动角度,从该问题的界定、研究目的和重读对象的确定等基本方面做了交代。最后,提出文学经典重读问题需要置于现代与后现代相互交融的"思考和感觉方式"中。  相似文献   
993.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对晚清文学知识考古式重返,把现代文学起点推到晚清,拓宽了现代文学疆界,并从对现代起源的关注转向如何想象并谈论中国"现代"的方式,引发了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论断对晚清现代性想象的释放,引发十七年文学"反现代的现代性"的探讨,使其在"革命中国"的阐释中具有了知识范畴的独立性和类似"乌托邦"的价值品格。而寻找中国现代性的努力暗合了中国作为大国经济崛起的"现实",这种承认的政治让现代性变成政治正确的概念而空洞化,重新落入西方思维模式中。对论断的反思是研究者超越时代限定并使现当代文学学科与研究者获得独立品格,走向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4.
文学地理学是中国本土化学科,其学科建立的意义在于以中国声音传达在以批判传统文学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对于文学、文学理论研究的积极开拓,然这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由于对“文学地理“这一核心概念理论界定不清,而直接导致了文学地理学系统建构的盲点与困难.为此,回归中国古代资源,从人-地及其关系-文学地理-文学地理学、地理-作家-文学-地理两个关系范式来寻求这一问题的解答显然具有研究的学理性和学科发展的亟需性.  相似文献   
995.
徐美燕 《学术界》2012,(3):201-207,288
在中国新文学发生前后,曾涌动一股声势颇壮的留日"浙江潮",其间走出一大批对中国新文学作出重大建树的作家。这些作家从日本汲取异域新风,在新文学"前夜"已向"现代"方向发起有力的冲击,在新文学诞生阶段期其主导文学新潮的实质性意义更充分凸显,从中显示出他们对中国新文学的一种催生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论点摘编     
《学术界》2012,(7):246-251
马克思主义应回归永恒的批判精神钟明华、罗贵榕撰文《论马克思主义的启蒙精神茌中国启蒙运动进程中的遗忘与回归》指出,马克思的学说既是启蒙的产物,又是启蒙的超越,它不但揭示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理论的狭隘性与局限性,而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严重问题。只要资本主导的现代生产方式存在着,马克思的思想就仍然是批判的武器,仍然是未竟之启蒙的  相似文献   
997.
李金泽 《学术界》2012,(11):147-155,285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以一种直面社会现实、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姿态带来了文学主题的新突破,找回文学关注现实、推进社会变革的社会性价值。然而,"底层文学"对社会底层的观照,大多只是停留在对底层苦难生活和艰难处境的道德性同情之上,很少涉及对底层社会精神世界的展示和批判。即使有些作家开始涉及这一主题,但是,他们的作品多是对底层人性中存在的劣根性的批判,没有真正书写当下社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理想精神价值。抒写底层社会美好的精神理想,更深层面的实现文学的精神救赎价值,应该成为底层文学最重要的关注点,实现精神救赎价值仍是底层文学重要的主题开掘向度。  相似文献   
998.
从2010年6月第五届中国文学人类学年会的举办,尤其是2011年2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开题以来,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开始走向从“破学科”的边缘批判走向创建新兴交叉学科理论模式的新阶段.其中,“表述问题”成为了反思以文字为中心之“文学”观的理论起点和回归人类多元表述,尤其是如何“表述中国”的新契机.对此,学者们纷纷从案例、学理和方法等层面展开对话.本文围绕表述问题进行,也是这些对话的呈现之一.  相似文献   
999.
阐微索隐、尝奇析疑是文学人类学或民俗神话学的固有本领。文章以"蛇杖"为例,融合古今中外关于"蛇杖"的传说故事,刻画其"正面相",强调文学人类学学者在关注阐微索隐的同时,不要忽视文学人类学尝奇析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在元明清叙事文学中,张扬个性及情感的文学作品,结局或回归于"理"性,或就范传统礼俗,或约束于传统的价值准则,形成叙事文学中的"回归传统"现象。在伟大的思想变革之前,文学人物向传统回归是作品人物为改变境况、消除焦虑的作出的不得已选择;从作家角度看,向传统回归是作家慎重而自觉的刻意选择,其创作态度是积极负责的;回归传统部分,并非完全迁就"理",还有肯定与张扬情的内容,它是叙事的转捩点,新故事的渊薮,是对人物性格的升华,使得故事相对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