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01.
谭勇  王宗燕 《阴山学刊》2009,22(6):47-50
明代中后期,士人出现了一股新的动向,即普遍存于这一时期的怪之风。这些怪之人在文学创作上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并且在题材的选择倾向上又显得别具一格;这群怪之人在创作作品的同时,由于他们自身独特的行为表现,又进入了当时其他文学家的创作视野,纳入了不同的文学体裁,形成了新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02.
<<四声猿>>本事考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徐渭的《四声猿》自问世以来,以其奇绝的文字和离奇的情节给人留下许多扑朔迷离的悬念.本文结合当时史料、传说以及徐渭一生行事对这四部杂剧之本事进行考证和补证,并对《四声猿》之冠名、四剧的先后顺序,以及体制风格,也作了必要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03.
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神话人物形象在小说文本中呈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美学风貌构成对比的姿态。从与时代契合的角度观照这两个形象 ,我们可以发现孙悟空和猪八戒都折射出浓郁的心学色彩 ,他们分别代表了处于流变之中的阳明心学对人性的呼求———与欲。与欲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中呈现出合流和变异的态势 ,成为晚明士风的主基调 ,从这个角度看 ,《西游记》确实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先驱之作  相似文献   
104.
张天野 《社区》2010,(8):9-9
金圣叹是一个生。 金圣叹生于1608年,明朝灭亡时他亦不过36岁,以区区而立之年,要圣人都赞叹一番,其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5.
<青凤>中的耿生有""的特点,其实是钟情而有担当,勇敢而不畏艰险,这代表了蒲松龄对于清初理学盛行、社会弥漫文弱风气的补救;青凤和孝儿则孝顺长辈,不忘旧恩.这些特点代表了蒲松龄所张扬的基本人格,也是他对民族精神的理想设计和承继,还隐约有对清初异族统治时代汉族知识分子尴尬的处境的化解,即认为认同儒家文化的满清统治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当代民族精神的重振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06.
梦生 《今日南国》2007,(14):53-55
刘宝敬今年49岁,是山东省苍山县交通局锅炉工。1992年至今,他共获得25项国家专利,39项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十大标兵"、"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等,并享受省政府津贴。荣誉的背后,却是15年来疯痴迷的辛酸历程与家居危房债台高筑的狼狈现实。  相似文献   
107.
文章从儒道合一的美学思想,逸交织的审美意象,外淡内浓的诗歌意境三方面论述了陶渊明的诗歌创作.由于儒道两种美学观的对撞产生了新的合力,推进了逸和两种情感的渲泻,用平淡和醇浓的对立统一,创造了真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8.
孟桢 《船山学刊》2006,(1):59-61
郑板桥的矛盾人格主要表现在:积极进取的儒士人格和惊世骇俗的怪人格两个方面,而造成这种人格的成因则主要归结为:儒家正统教育的塑造,狷名士之风的继承,以及当时的个性主义思潮三者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灿烂星河里一颗最为光彩夺目的星辰,而“气”是打开其诗歌炫彩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李白诗歌体气充盈,大气包举,浩然之气贯长虹,自由之气震华岳,放之气冲牛斗,孤独之气惊风雨.他诗歌的独特之“气”神光刺目,让人不可逼视,也给他的诗歌带来了惊人的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110.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进士。袁宏道早年闻名乡里,后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共创“公安派”文学,在文坛上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独树一帜。袁宏道也是晚明著名文人居士,他前期以习禅为主,此时的佛学思想属焦兹、李贽将禅学与儒学和合为一的“禅”一系。然而袁宏道的佛学思想并非一个凝固不变的形态,他走出了一条从纵情适欲的禅到念佛往生归心净土的佛学进路,恰恰契合了晚明诸宗归净、摄禅归净的时代潮流,在晚明士大夫中极具代表性。笔者拟从内在动力、外在诱因和理论依据三个方面阐释袁宏道由禅入净的原因,并力图以此为典型个案,结合晚明社会思潮和学术背景,对当时佛学界的整体状况进行以斑窥豹式的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