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畿继承了王阳明心学思想解放的一面,吸收禅宗佛性论的合理成分,对理学人性论的内涵进行改造与重建,排除人性论中天理、伦理成分,提倡真性、天则,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重建人性论,任天而动,来去自由,在中国人性论与自由意识的进展方面有独特建树,对晚明思想解放、人民大众摆脱宗法伦理束缚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2.
中晚明是文人之侠日渐崛起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文人尚侠的数量与规模,还是文人交往中对“侠”精神的认同,都显示了较之以往更为集中和典型的态势。“侠”成为文人一种颇有影响力与认可度的品质,进入文人的精神内核。中晚明文人之侠的崛起,推进了明代求“真”尚“情”文学思想的演进,成为多元思想并存中重要的一极。  相似文献   
53.
【题目设计】 以“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导写思路】 这是一篇限定体裁的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它对学生的束缚的确比较多。但是从内容上,也就是立意方面来看,这个题目仍然比较开放,因为“”的内涵很多,既可以做正面的解读,如清放等等;也可以作为批评的对象,如妄、躁等等。总体来看,学生写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54.
徐渭强调以情为本,大胆突破了儒家重伦理教化的艺术局限,强化了艺术的表现特性;深刻发掘了"本色"的理论价值,弘扬"真我",使艺术创造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突破了传统简淡闲雅、和谐优美的审美风尚,敢于表现逸奇伟、富有崇高特质的审美境界,显示了艺术审美由古典向近代逼近的历史进程。徐渭的艺术美学思想,对中国的艺术及美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鲁迅与茅盾间的默契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韬 《南都学坛》2002,22(6):75-77
共同的早年经历 ,使得茅盾对鲁迅的文学思想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默契。他们的一系列创作表明 ,对于被人群摧残的个人的移情 ,正是他们灵感的泉源之一。茅盾与鲁迅屡屡地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徘徊 ,绝望与希望的对抗在鲁迅与茅盾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组巨大的张力。把“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观联系到他们对小品文的思考上 ,茅盾欣然表示了对鲁迅的赞同。在“直译”的问题上 ,茅盾不仅与鲁迅的立场完全一致 ,而且还对“直译”的内涵做出了颇精辟的解释  相似文献   
56.
《现代交际》2005,(8):48-49
虽然外界给予这个瘦小的年轻人最多的评价是三个词:“妄、执著、疯癫”.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网络走进中国已经十年的今天,马云终于找到了“金库开门”的密码,他用电子商务整合传统产业,构筑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位不懂IT的IT英雄,不懂网站的网络精英,创办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一个身单力薄却喜欢行侠仗义的青年,成就了电子商务的伟业——  相似文献   
57.
徐渭《四声猿》剧中四个故事《玉禅师》、《鼓史》、《雌木兰》、《女状元》均是作者在原有故事基础上的再创作,文章通过理清徐渭《四声猿》四剧之本事流变过程,分析徐渭再创作之动机,揭示其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58.
明徐渭的《四声猿》自问世以来,以其奇绝的文字和离奇的情节给人留下许多扑朔迷离的悬念.本文结合当时史料、传说以及徐渭一生行事对这四部杂剧之本事进行考证和补证,并对《四声猿》之冠名、四剧的先后顺序,以及体制风格,也作了必要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59.
“风格就是人”。李白、陶潜的诗真率地展示着其人格。李以为主、陶以狷为主的人格分别孕育出了“清真”与“真”的诗风。李、陶的诗酒沉醉是悲壮的、审美的,其旨归分别是“清水芙蓉”与“清雄奔放”和“平淡之真”与“豪放之真”两个对立统一的艺术追求。虽有“情真”、“性真”的差异,而李、陶以富矿“真情”的诗歌,对讳避“真情”的儒家持教作了强有力的反拨却是共同的,并以此臻于不朽。  相似文献   
60.
在中国文人笔下有许多诗作都跟“酒”有关,对于酒和醉古代文人可谓情有独钟。本文试对酒在诗中所蕴涵的悲感情调;在酒中诗人个性的张扬;以友朋情谊与酒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