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晚明人文思潮中的"由仁义行"思想向来未被研究者注意."由仁义行"是阳明心学把自己与程朱理学区别开来的重要命题之一,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都对孟子的这句话作了很多阐发.他们都认为"由仁义行"与"行仁义"在境界上有高低之别,只是程朱理学从众人和圣人有别,以及"格物致知"出发,看重"行仁义"对芸芸众生的现实可行性及必要性;相反,阳明心学尤其是王学左派,由人人自具圣人之心,以及"致良知"出发,则更推崇"由仁义行"的真实、自然、不加矫饰,并论述了其对众人而言的现实可能性.如果对这一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晚明人文思潮中的学者们并非"反封建",而是试图用"由仁义行"思想将晚明社会出现的纵欲、私心私欲的风气重新纳入"原儒"意义上的"仁义"范围,希冀以此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普遍危机与人们思想对儒学的偏离. 相似文献
82.
沈玲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2):47-50
受时风影响,加之个人好恶情感的注入,袁枚对王学的态度呈多样性形态。既对王阳明的"良知"主张作了否定,又并非一味指责;既认为王学空讲心性而没有实际效用,又认同王阳明的诗学见解;对王学后传之一的泰州学派成员则多所攻讦,言词激切。 相似文献
83.
84.
“人福普克”是中国在美国建的第一家制药公司,标志着中国制药“走出去”的第一步。它成功创造了研发和市场“两头在外”、生产在中国国内的国际化经营模式,被业界称为“普克模式”。 相似文献
85.
从“以学术杀人”到“以理杀人”——兼谈哲学史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何良俊、清初颜元的“以学术杀天下”、“朱学、王学皆杀人”这二个命题的思想内涵与戴震的“以理杀人”,三者的精神脉络是一致的,即反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专制主义。考察思想史上的这一段进程,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86.
梁启超努力利用日本阳明学以及中国自身的王学资源为他的"善变"即在改良与革命之间的摇摆做出合理的解释.戊戌政变后梁氏选往日本,经由吉田松阴的<幽室文稿>接触到注重实行的阳明学,为其"至诚不动未之有"的信念所吸引,用以抵抗维新失败后招致的道义压力.这一时期(1898-1906)在改良还是革命的问题上,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发生了反复的争执,为克服自己"流质易变"的性格,他重新拾起了长兴时代的功课,潜心陆王之学,援引"不欺良知"的说法,应对个人也可说是整个过渡时代的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87.
《大学问》是王阳明研究《大学》的定型之作,其文化前提是以孔、孟等为代表的儒家心性之学。在这一前提下,王阳明具体展开了对朱子学的批判性反思。在其思想文化前提的作用下,在反思朱学过程中,王阳明确立起了自己的哲学立场、哲学逻辑及观点,即《大学问》所集中表达出来的、作为王学最高发展的“致良知”逻辑,并且王阳明通过对《大学》的逻辑解读确立了自己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88.
正本文主人公许进本有妻室,因担心妻子有一天会离他而去,所以在女同事林娟向他示好时,他既不拒绝,也不同对方发生关系,他希望把林娟的感情拴在风筝上,永远飞不走,却只能待在空中;林娟苦守这份无望的感情,心理极不平衡,也找了一位"风筝男友"。这样的状态维持了大约半年,林娟的"风筝男友"决定为爱而战…… 相似文献
89.
明正德二年,王阳明贬谪贵州龙场,次年途经湖南;正德五年,赴任江西庐陵再次途经湖南。王阳明两次途经湖南及其相关活动,为王学乃至阳明后学在湖湘地区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相关文献记载对此较为简略、分散、零碎,甚至矛盾、错乱,从而未形成系统、全面的脉络。本文通过对湖南实地考察,结合当地文献资料,并根据近年新取得的学术成果,系统阐释王阳明两次途经湖南的行迹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王学及后学在湖湘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0.
“大江奔腾欲何至,天落三岛集于此”,这是已故全国著名社会学和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1984年首次踏上扬中这块土地而发出的赞叹。这个美丽的小岛,地势平坦,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宛如一座水上花园城。芦、柳、竹素称“扬中三宝”,其编织的工艺品历史悠久,畅销海内外;盛产的刀鱼、鲥鱼、河豚,即所谓的“扬中三鲜”,乃是扬中饮食文化精华之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