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朔 《东西南北》2011,(20):37-37
姜文即将推出新书《骑驴找马》和《长天过大云》。分别讲述的是《让子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两部电影的创作过程。王朔不仅是姜文的老朋友,也称得上《太阳照常升起》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力荐促成了这部影片的诞生。作为见证者,王朔以“我们每天自转”为题。为《长天过大云——太阳照常升起》所写的序言,气场强大,分量十足。  相似文献   
12.
王朔 《可乐》2010,(11):16-17
“马锐,今天我想跟你谈谈。”马林生看着儿子说。 “我又怎么啦?”马锐一脸不乐意。 “从前,有一段时间,咱们要比现在亲密一些。” “我小时候?”马锐试探性地问。 “对,你还记得么?” “模模糊糊吧,那时我还不懂事呢。”  相似文献   
13.
酒是前啜,桌是后啜。酒和桌构成中国人精神与话语交流的阵地,也是面临各种社会压力的逃避之所。王朔在《新狂人日记》中描述过一个叫三哥的,大家每天都顶着三哥的名目吃饭:周一,三哥要去天津了;周二,三哥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王朔创作的历程,以及他在每个阶段的创作特点。同时还论述了王朔受欢迎的原因,及王朔特有的风格现象。通过本文让我们加深对王朔的了解,以及对其创作风格独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的王朔还是小王,震云还是小刘,我还是小冯。我们仨同龄,五八年的,风华正茂。一个夏天的午后,小王把小刘的《温故一九四二》交到我的手上。  相似文献   
16.
痞子文学代表人物王朔在世纪之交的再次走红常常被贬斥或轻描淡写为"自我炒作"或"哗众取宠".但是,如何"争众赢宠"却不仅是西方修辞学关注的中心议题,也是包括王朔批评者在内的话语实践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王朔看似只有"骂"味的话语实践中其实蕴含了"以反权威之名行利用权威之实"这一修辞策略.王朔高调批判诸权威的同时,却通过投射适当的修辞人格消抹其自身同样具有的权威身份,并通过诉诸"事实"这一国人广泛认同的权威、主动承担"举证责任"、利用权威分裂又互相借重的状态而实际上利用了权威来使自己的话语获得"授权",最终实现"自我确立".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以后 ,经济的启动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心态的转变 ,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与以往绝然不同的局面。众多的作家放弃崇高 ,淡化激情 ,追求形式。本文从理想主义的失落入手 ,考察了这种文学的嬗变、原因及其得失。  相似文献   
18.
王朔的小说总是以反理性的精神取向解构现实人生、摒弃幸福爱情,抹煞了英雄、爱情与信仰,充满了顽主、小人物与价值的迷失,呈现出浓厚的世俗性与后现代性特征,由之而迥异于经典的叙述话语,迥异于传统的主流文学。  相似文献   
19.
由于幽默小说的独特性和丰富的文学内涵,在幽默小说中探究作家的创作心态,可考察作家在其他文体的创作中所不能见到的创作心理。在王蒙、王朔和王小波等作家创作的幽默小说中,我们看到了1980年代以来的幽默小说作家存在两种心态:理性对抗激情的精英以及摇摆的犬儒主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新感觉派、张爱玲及王朔作品的都市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新感觉派、张爱玲和王朔作品中都市文化的不同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他们不同的文学价值追求,以及这种不同追求所体现的都市变迁与时代变化特点。同时,通过对他们把握都市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异化感所共同立足的个体原则的分析,论述了个体精神追求的不同在大致相同的审美准则中衍生出来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