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24篇
管理学   186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12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92篇
理论方法论   499篇
综合类   7628篇
社会学   696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906篇
  2010年   984篇
  2009年   926篇
  2008年   1037篇
  2007年   779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726篇
  2004年   707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474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丁玲的现代小说以一九四二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小说以描写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的苦闷和追求为重点,表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批判意识;由于创作思想发生了变化,丁玲后期作品在题材表现范围上有所扩大,创作特色明显地有别于前期  相似文献   
902.
在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文坛上,孙了红开创了反侦探小说的新领域。孙了红侦探小说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叙事时间与角度丰富灵活;他塑造的鲁平亦正亦邪、亦盗亦侠,既是文明的君子又是玩世的浪子;小说语言呈现出严肃冷静的批判与戏谑式的冷嘲热讽相结合的风格;其作品背景的选择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民国社会现实及作者本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03.
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以来,学界咸以为魏晋南北朝小说一如写新闻,并非有意创作。然细阅干宝的生平资料,细阅其《晋纪》、《搜神记序》及《搜神记》却会发现:号曰良史的干宝实爱搜神志怪;在那时就发现小说“难免失实”,划清了与历史散文的界限;其《搜神记》题材采自典籍者多荒诞失实;题材采自现实者实非写实而多虚构。干宝的创作实践了他的小说理论,已开有意为小说之先河,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4.
20世纪90年代的市民小说对日常生活的本真书写和审美再现建构起日常生活的叙事诗学,同时,在民间立场上确立了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1.日常生活是生命个体此岸生存的意义支撑点;2.日常生活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905.
说唐小说中的"玄武门之变"虽然在细微处有区别,但其倾向性非常鲜明,即肯定李世民,贬斥李建成、元吉,认为此事件是正义之举.此种倾向性与宋以来的史家之观点以及敦煌话本<唐太宗入冥记>的倾向性迥然不同,体现了明清说唐小说家对"玄武门之变"的诠释与接受.  相似文献   
906.
北美华人作家张翎的创作风格传统,其新移民题材小说叙事擅长意象营构,精心挑选有寓意的物象结构情节,转承起合情韵生动;巧妙运用组合叠加意象刻画人物,借助梦境、画境和诗境凸显主人公的心理曲回;更着意架构地理标识鲜明的南方、北方时空体意象,以哲理意蕴深远的象征渲染、升华人性探察的主题。  相似文献   
907.
在严歌苓的小说创作中,经常将个人的人生体验,改头换面融入不同作品.<心理医生在吗>是其中一部最为重要的长篇小说,它处理的是少女成长之中最为隐秘的经验.以往的解读偏重于对作品进行一般的精神分析,本文认为这部小说里的精神分析只是一个幌子,使得作家得以在其中不断返回成长的核心部分,看似是少女时期的创伤性经验,更深层是成长中对于不平凡的向往和拥有不平凡经历的炫耀.  相似文献   
908.
小说的诗化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迟子建一直以自身的创作实践着小说抒情写意的主张。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淡化故事、诗化语言、艺术构思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09.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像,使自身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呈现出并不寻常的意义:金庸武侠小说由对江湖世界的美化转向对江湖黑暗的批判,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认同的解构;由对民族大义的歌颂转向对民族主义的破除,表现出对现代政治认同的超越;由对武林义气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江湖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超越。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最终完成了对传统社会认同(江湖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武林义气)的超越和解构。金庸小说的侠之想像是现代性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以虚构的方式解决身份认同危机,追寻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是一种对抗“存在被遗忘”的拯救性力量,一种想像性的自救力量。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