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5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77篇
管理学   416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218篇
人才学   9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448篇
理论方法论   738篇
综合类   6711篇
社会学   578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970篇
  2013年   691篇
  2012年   761篇
  2011年   863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843篇
  2008年   971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734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张伟 《河北学刊》2008,28(1):232-234
个体人格失衡和精神危机是大众文化背景下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重建审美之维是恢复人性完整、建构和谐人格的必要途径。当代美育对于个体和谐人格、完整人性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审美态度的陶养、审美趣味与能力的提升和审美境界的培养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人格和谐的目标: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平衡、当下性与永恒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882.
《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叙事和革命叙事是这部作品的主要结构因素。作品曾被学者指责为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今天,当我们更加注重让文学回归本性时,再来回顾这部诞生在特殊年代的作品确实别有风貌。作品以女性为整部小说的核心,且其清新典雅的语言使其有了与同时代其他作品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883.
十七年文学民间叙事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中的民间叙事具有现代化倾向,文学创作从故事到叙事表明,现代民间话语权利在生成;十七年文学的叙事主体主要是民间叙事;民间叙事的表现形态是革命传奇叙事和农村叙事.  相似文献   
884.
义利之辩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探讨价值观问题的基本线索,在“义”与“利”的博弈中产生了各家互不相同的义利观.汉武帝对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使儒家义利观独具一尊,“重义轻利”成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的核心.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遭逢重大变局,社会历史条件的转换必然带来价值观念的变化,传统重义轻利的道德追求已不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一些较为开明的知识分子不再囿于传统义利观中“义大于利”或“利重于义”的空疏论辩,主张把义理之学与经世致用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义理经济”合一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885.
现代性为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发生、发展的参照体系和逻辑体系.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众多病人形象大都以现代性认同危机为病根.市场经济是现代性的重要组成元素,它的运行规则是经济理性,而经济理性的泛化导致现代人道德理性的严重弱化、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的发生.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的重要结果就是社会病态和病态之人的出现.由此,现代性认同危机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中病人形象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886.
罗宗宇 《云梦学刊》2008,29(6):155-156
中国现代诗学是一种与中国古代诗学具有断裂关系的话语,它以白话自由体诗作为主要阐述对象,以理论性的抽象概括为其表述方式.突破了传统诗学在表达方式与思维上的局限性.是与世界文学接轨的一种诗学体系.它使中国诗学真正完整地实现了内涵与形式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887.
胡适从科学方法上着手建构中国学术现代性的动力源自其思想启蒙的诉求.但思想启蒙与纯粹的学术研究并不处于同一层面,当这一动力正式落实于学术层面时,二者的内在冲突便凸显出来,启蒙诉求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建构中国学术现代性的障碍.然而,胡适由程朱而重释理学的现代性价值,既是一种新的、为人们所忽视的对理学的解构方式,同时也是根据西方现代性标准对中国传统学术发展脉络的一次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88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普遍接受启蒙现代性的指引。随着不同文学潮流的出现,少数民族文学逐渐获得主体性言说的自觉,构成了与主流文学话语对话的多元化成分,它的意义在于在通过自我表述,而成为西方式现代性话语的他者对照,包含着反哺主流话语的潜力。  相似文献   
889.
朱子认为忠恕之道是先秦儒学传承的核心义理,他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对忠恕思想作出了创造性的诠释.他从天地的忠恕、圣人的忠恕和学者的忠恕三个层面理解忠恕之道,分别开显了忠恕之道的本体论、境界论和工夫论内涵.他认为本于仁德发用的恻隐同情之心是忠恕之道的基础,阐述了忠恕之道的心性论依据;认为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忠恕之道与格物致知是相同的为学工夫,但两者表述思路存在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90.
莫贤梁 《理论界》2013,(3):110-118
本文首先诠释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这一"无赖之语"中所包含的深刻自发秩序思想,并用"化恶为善"一语概括其内容,然后阐述斯密与休谟对他的批评与发展。斯密提出的无形之手的神奇功效可用"化私为公"一语来概括。从曼德维尔的化恶为善到斯密与休谟的化私为公,是自发秩序理论的修正和发展。最后,阐述化私为公的实现过程与必要条件。本文诠释了他们的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即基于人性论视角的自发秩序思想:在无形之手引导下,人们从利己天性出发追求其私利最大化的同时,却出乎意料地实现了社会公利的结果,一种化私为公的市场秩序就自发地形成了。本文旨在阐明,在他们的自发秩序思想中所蕴含的基于人性论视角的利己人假设所推演出实现化私为公的可能性之逻辑,并通过对其诠释而作出理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