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8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05篇
理论方法论   363篇
综合类   2300篇
社会学   10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台湾作家白先勇与朱天文先后在他们的作品中书写了特定时空中新旧两代台北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塑造了一个具有颠覆意义的舞女形象尹雪艳,同样,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中女模特儿米亚的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时隔25年的两篇小说,不约而同呈现出一种对现代性的审视与观照,创作于台湾后工业化时期的作品《世纪末的华丽》相比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更是融入了对于后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82.
伴随繁荣的经济大潮,现代中国人个体的生存机遇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个人主义、工具理性和物化的困境带来"心"的空位和无助,内心的焦虑和精神的虚妄呼唤对新生活文明的探索.中国哲学以对和谐生活的倾慕、自在生活的憧憬、自觉生活的向往为精神气质,以明德积义、中和乐道、诚意正心为价值理念,力求挖掘与现代发展相契合的良方,借以治愈现代人心灵的顽疾.  相似文献   
83.
在中国现代文论建设中,“失语”现象时有发生,却不是主体;更为主流的是中西文论在遵循精神契合性、民族性、传统性基础上的“得语”。在20世纪的杜甫研究中,“人民性”“现实主义”“民胞物与”等概念的提出,显示出中国文论强大的生命力,是“得语”的明证。疗治“失语症”应该尊重中国文论建设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准确认清古代文论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定位,以及它在经历百年现代化历史进程之后的社会属性,较少掺杂民族主义情感,代之以学理性的分析,重新评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8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培养21世纪优秀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可以从时间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把握。环境、目标、对象的变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动因。建立创新制度、丰富创新平台、优化创新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85.
“大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守护人文精神的场所。但同时,市场、科技理性等这些现代社会的标志性成果也在侵蚀着大学的人文精神追求,使其表现出功利主义倾向。现代性的悖论造就了人文教育的艰难处境。能否走出这个悖论,关键在于大学能否保持对现代性的警惕和批判。  相似文献   
86.
源构于碎片化的"现代生活"景观中的马克思现代性问题是一个确定与非确定的历史诗性存在,马克思对人类所经历的新的事态景观给予深刻的征候诊断,发现"资本运作"是人与物、人与人全面异化的潜在隐忧.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在处理人与物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给我们很多源发性启示.  相似文献   
87.
88.
89.
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性生成是在现代性进程中发生的。我们可以用“生活/艺术”、“大众/精英”、“保守/前卫”这三对范畴来描述当代审美文化的内部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事实性的领域中这三对范畴之间的斜线(/)不是断然明确而固定不变的,正是这条斜线的颤动、扭曲、变化甚至消失和再生,标志着当代审美文化活生生的生命存在与运动。  相似文献   
90.
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是理性主义文化,即以“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的对立为重要规定的文化,现代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就是对这一文化及其矛盾的现代理论表征、反思和批判。现代人本主义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逻各斯”精神,要求理性回归人的生活,以丰富的人性取代“冷酷的理性”;现代科学主义则批判传统理性的“努斯”精神,要求理性回归经验世界,以谦虚的理性取代“狂妄的理性”;马克思主义思潮从总体性的实践活动出发,对传统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