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80篇
  免费   671篇
  国内免费   236篇
管理学   5552篇
劳动科学   381篇
民族学   924篇
人才学   1409篇
人口学   188篇
丛书文集   11222篇
理论方法论   2078篇
综合类   20234篇
社会学   4302篇
统计学   897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746篇
  2022年   772篇
  2021年   959篇
  2020年   748篇
  2019年   764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749篇
  2015年   1197篇
  2014年   3033篇
  2013年   2533篇
  2012年   2902篇
  2011年   3272篇
  2010年   3153篇
  2009年   3219篇
  2008年   4145篇
  2007年   2806篇
  2006年   2510篇
  2005年   2513篇
  2004年   2170篇
  2003年   2083篇
  2002年   1590篇
  2001年   1413篇
  2000年   1108篇
  1999年   529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爱上音乐     
白岩松 《中外书摘》2006,(12):81-81
文章如人。人静如梅,其文也静;人动如草,其文也动。豪放之人,其文必放;粗浅之人,其文必浅。难静难动,难放难浅。只得追摹博杂,然后学雅.一旦博雅,则文章仿佛宋元山水,不尚细碎,点染数笔,即成格局,也有意境。  相似文献   
72.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经济,新的竞争态势已不啻于价格、质量之间,而在于企业形象上的竞争和文化力的较量。以全新管理思维与行为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与主题。  相似文献   
73.
钱钟书小说文化反思的怨恨的现代性体验主要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怨恨,他不但怨恨传统知识分子而且也怨恨现代知识分子。钱钟书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围城与多重怨恨中苦苦挣扎,钱钟书的怨恨就是每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  相似文献   
74.
当前,我国的教育是以德、智、体、美、劳五育为主要内容的,尚未有明确的群育。严格来说,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没有群育,而是没有系统而独立的群育,群育多被纳入德育的范畴,因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现代社会、教育以及人本身的发展,体系分明而独立的群育日益成为必要,因为群育的内容、地位和作用等是其他几种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75.
在英语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新生事物的出现会导致新的语言形式的产生,同时一些旧有的语言形式要遭淘汰;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些旧有语言形式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成为特定条件下的惯用法。表明受事关系的前位所有格形式便属于这后一种情况,它已成为现代英语中具有生命力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以大量实例证明前位所有格表明受事关系在现代英语中的广泛使用,并概括和分析了它的用法特点。据此,作者认为,一些语法学家关于这一用法的“消迹”、“过时”之说是缺乏现实根据的。  相似文献   
76.
儒家学说中有关德治、教化与礼制的部分在传统伦理道德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儒家学者认为,“德治”是一种比法家倡导的“刑治”更为有效的方法,因为道德有一种楷模示范的作用,而“德治”又必须通过“教化”与“礼制”两套措施才能现实化。中国历史上伦理道德建设的这一整套学说、方法与途径,值得今人高度重视、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77.
现代小说时空与节奏的同质异构关系初探马理关键词:现代小说情节时空节奏时间与空间既是自然界存在的、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形式。小说离不开情节,有情节,事件在叙述中就有一个特定空间和前后相续的内在关联过程;同时,语言表达中也就自然寓有形象的间接可视...  相似文献   
78.
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正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中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渲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