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65篇 |
免费 | 740篇 |
国内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52篇 |
劳动科学 | 43篇 |
民族学 | 603篇 |
人才学 | 426篇 |
人口学 | 29篇 |
丛书文集 | 9701篇 |
理论方法论 | 1539篇 |
综合类 | 19768篇 |
社会学 | 1883篇 |
统计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2篇 |
2023年 | 495篇 |
2022年 | 563篇 |
2021年 | 719篇 |
2020年 | 700篇 |
2019年 | 641篇 |
2018年 | 272篇 |
2017年 | 455篇 |
2016年 | 591篇 |
2015年 | 991篇 |
2014年 | 2064篇 |
2013年 | 1880篇 |
2012年 | 2217篇 |
2011年 | 2953篇 |
2010年 | 2712篇 |
2009年 | 2228篇 |
2008年 | 2351篇 |
2007年 | 2083篇 |
2006年 | 1852篇 |
2005年 | 1687篇 |
2004年 | 1516篇 |
2003年 | 1391篇 |
2002年 | 1243篇 |
2001年 | 1012篇 |
2000年 | 813篇 |
1999年 | 433篇 |
1998年 | 258篇 |
1997年 | 215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注重敦煌学的学术背景与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新面世已经108年.近百年来,随着藏经洞古代文献、文物的流散而兴起的"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已成为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显学".但是,敦煌学是否是一门真正经得起严格科学界定的独立学科,国内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对此,我曾经在<对敦煌学百年回顾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文中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该学科的构建与其学术背景、学术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从女性形象的刻画、性格的塑造、结局的安排上来看,<水浒传>的作者在心理上是鄙视女性的,<水浒传>中描写了大量仇视女性的行为,这种鄙视、丑化甚至仇视女性的态度是偏激和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63.
胡光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4):153-156
陈伯海先生祖籍长沙,但生长于上海,言谈举止看似吴化。他自幼喜读闲杂之书,较早涉猎哲学典籍。进人大学后,广泛阅读中西文论,偏好思辨的苗头显露,独立思考的个性形成。1957年3月,华东师大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钱谷融先生因《论“文学是人学”》惨遭“围剿”,陈先生适逢其会,聆听钱师之论,大为服膺,即不顾严峻情势, 相似文献
64.
李咏梅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1):10-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最大的政治生态背景下形成、发展的。在邓小平的视野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生态,执政党的建设、领导是影响社会政治生态变化的关键因素。如今,中国的政治生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如何把握这种变化,克服变化中潜在的危机呢?邓小平的政治生态观可以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5.
杨秀聪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云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课外阅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开放性阅读的形式在“黑板”和“四堵墙壁”之外去体验社会生活.感悟人生境界,陶冶精神品格,提高文学修养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6.
谢皓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108-113
文学作品是作家本性、人格精神的复现。江西遗民词作为江西遗民词人群个性、心灵之诗意表现 ,其中所表露出的欲挽狂澜于既倒、重整乾坤的雄心与壮志、对自身归属感的积极寻求和对自己所处时空的理性反思、及对社会人生的执著与关注等内容 ,正是这个词人群体在江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中生成的豪逸之气、忠义之心、耿直之性等群体特征的文学表达 ,具有鲜明的地域共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67.
刘朝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4):163-168
佛教从诞生之初,即面临着如何妥善处理宗教间的关系的问题.佛陀圆满地处理了种种复杂的关系,对今日的宗教对话仍有启发.本文试图以<维摩诘经>为中心探讨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在宗教对话中表现出的两大特色:无诤与圆融,并进一步讨论佛教如何基于自身的理论特色在今日的全球宗教对话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文章认为实相(真理)是全体展现,世问存在的一切皆有其合理性,一种宗教只有既认识到自身和他者存在的合理性,才有可能趋近最高的善与实相.任何一种存在都既是作为终极意义上的全体,又是作为现实中的部分存在着,共同构成全体.同时,大乘空观可以理解为是对骄傲与固执,或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彻底的治疗.互即互入,这也是诸法平等,心、佛、众生平等的深义所在.这样一种理念--"不二"成为当代宗教对话的重要思想资源.最后,面对现代世俗社会的不舍理现象,如何塑造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生活目标,是各传统宗教、文化的主要课题.也正是在这一维度上,各宗教之间的对话才有可实质性的展开,乃至发展出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68.
徐道彬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62-66
自汉代"六书"问题提出至今,语言研究者大多围绕"六书"为造字方法做了不懈的探讨,但分歧也多.通过对古代语文学语境中文字、音韵、训诂三位一体的考察,并结合戴震"六书"文字体用观的推阐与运用.对"四体二用"问题再做历史解读,以突出戴震文字学理论的深远影响及其对今天语言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9.
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当人们以时尚的方式来对待文学的阅读或欣赏时,文学消费的时尚化就会日渐其隆,而且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文学消费主体日趋“小资”化、低龄化;消费对象日趋偶像化、明星化;消费方式日趋视听化、影像化;消费目的日趋娱乐化、消闲化。对当下文学消费的时尚化现象,我们不应给予简单的否定或肯定,而是应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70.
在文学文本的构成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要素论"和"层次论"的分歧和争论.综合古今中外有关观点.文学文本应是一个多层面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层面可进一步归纳为言、象、意三个大的层次,这三个层次各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又因其内在关联而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共同担负和体现着文本结构的意指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整体性功能.文学文本结构的这种整体性功能也决定了它的非自足性和全面开放性,它的产生和存在有赖于作者的创造,它的实现和完成以及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也有待于读者的阅读和接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