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707篇
理论方法论   90篇
综合类   983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话语权会对文学史的发展与书写带来影响。从1922年12月李璜编著的《法国文学史》至今,在中国出版的《法国文学史》已经超过五十部。汉语世界的《法国文学史》出版受到主流话语的制约与影响:文化差异使得我国学者"拒绝借用"法国学者所著的本国文学史;阶级话语理论对汉语世界的《法国文学史》出版及写作情况带来长时间的影响;《法国文学史》的编写在以读者需求为主的出版市场面前受到出版社选题策划的约束和影响,在写作风格上文学史写作者难免会在个人学术著作与面向教学的教材之间进行抉择。  相似文献   
22.
正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思潮演变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和小觑的现象,即启蒙现代性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遭遇与碰撞。启蒙和现代性有着近乎天然的同质性,启蒙是强调一种经由自己的理性或对真理的追求,来达到自由境界的观点。启蒙者在建立自由、民主、科学、公正的文明价值格局及注重理性的精神中,就几乎包含了早期现代化的全部因素。因此,启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与现代化同构的现代性,启蒙和现代性遇合、扭结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概念。而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就是在与启蒙或现代性的纠结中产生和发展的,正是在启蒙现代性的启发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逐渐获得了具  相似文献   
23.
以往,关于老舍与满族历史及精神文化是否存在关联的问题,未受到学界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系列肯定结论.应当透过老舍研究个案,加深理解中华文化以及文学多元并存、交流互动的历史与现实,加深理解国内多民族的文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观情状.只有在文学研究界普遍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未来的中国文学研究才会浑然汇通.研究者们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现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其学术工作的得失益损.  相似文献   
24.
文体源流论是魏晋以前最主要的文学批评形式.进入南朝以后,文体源流论与文体风格论逐渐合流,并衍化发展出了作家专论和文学史专论的批评形式,从而把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引向了极为宽广的天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文体研究的成熟和对文体认识的深化,是文学研究得以全面展开的基础,文体论是其时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25.
韩国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视角,在1992年韩中两国建交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通过诗歌认识当时的政治指向并判断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主要还是韩中学者共同交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视角。韩方学者在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视角上存在着根本差异,或将作品本身同现实割裂开来,视作独立的个体,或试图实证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或全盘收容西方在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时的方法论。而这些研究视角又都受到资料匮乏的制约。  相似文献   
26.
文学经典既是一个民族、时代的文化标高,又引导着民族、时代文学发展的方向.而文学经典的形成,除了其自身的客观价值之外,与文学史和文学接受中的对其建构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需要从三个维度的辩证统一中去把握:既充分重视文学史撰写的作用,借"重写文学史"重建文学经典,同时破除文学史对于确立文学经典的话语霸权,使文学经典返回现场,从其与当时社会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其当代性.而对当代文学经典的指认,还需要从当代社会文学生产与消费的现实关系中,从文学消费角度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27.
黄万华 《南都学坛》2007,27(5):53-56
陈大为以教学、研究、创作"三栖"的状态表明着他作为新生代意识的阐释者的地位,他往往以"先发制人"的理论、挑战的姿态去揭示抑制在现行文学秩序深层的盲视,又"后发制人"地以自身的创作实践拓展颠覆既存意识形态的潜能。他的诗更以其反僵化的突围意识、"边缘"的移民史观和创作主体性、对"诗的故乡"的呵护等,呈现出南洋新生代的创作追求。他的典律构建视野的扩大,更意味着文学史将接纳新生代,而且是以改变自身的根本性格局来接纳他们。  相似文献   
28.
近二十多年来,茅盾文学奖在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众多非议,主要集中在评奖制度的公正性、如何理解评选标准"最优秀"、茅盾文学奖是否具有文学史价值等等方面.笔者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学理性的辨析与批判,并对茅盾文学奖的未来研究提出期待.  相似文献   
29.
范伯群的新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是按照历史推进的线索和通俗文学发展的周期来建构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科学体系的.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萌发一直写到20世纪40年代雅俗融合的新市民小说,把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系统地梳理出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流变过程.作者指出知识精英作家是借鉴革新派,通俗文学作家是继承改良派,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的萌芽与小说转型的任务主要是由通俗文学来承担的,并提出了"都市乡土小说"的概念.  相似文献   
30.
回顾几十年来学术研究的道路,开始把鲁迅研究以专著形式系列化。这里的系列,只能说是“小系”,而不是“大系”。在这基础上,扩大研究领域,撰写关于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论著,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出版几本散文集。学术界的前辈、同辈、后辈的学者,在著作和文章中对我的论著、作品,进行热情的评论、分析,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