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4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466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79篇
人才学   63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2975篇
理论方法论   480篇
综合类   4183篇
社会学   295篇
统计学   9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699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81.
站在马克思哲学立场上来看,自柏拉图至黑格尔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理性主义占据主流地位的历史,其中感性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柏拉图首先把感性与理性割裂开来,从而通过贬低和排除感性的办法来建立具有贵族化的理性主义传统.在近代认识论中感性处于被动状态,在古典能动哲学中感性处于抽象状态.这些感性的遭遇是导致理性主义形而上学虚假性的主要原因.追思感性的遭遇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882.
罗尔斯把原初状态作为"正义即公平"的主要论证要素,对原初状态作了三方面的限制性假设:信息的假设,无知之幕;原初状态各方的假设,相互冷淡而又具有理性;选择对象的限制条件的假设。这三方面的假设都是以康德哲学的"目的王国"及理性的实践主体作为其理论前提的。  相似文献   
883.
提出了在个人投票中存在不合理性的问题 ,并从西方经济学的公共选择和公共福利观点出发 ,分析了个人在投票选择中存在的非理性现象 ,从中给出一些解释投票困惑的识别因素。  相似文献   
884.
李颉 《社科纵横》2004,19(3):132
建构主义提供了微观认知教育活动的话语路径 ,本文借助建构主义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方法 ,重新审视把握了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和知识创新使命 ,并且引入文化建构主义的一些观点 ,重新肯定教育对于人的主体地位的张扬和理性精神的培养 ,才是现代社会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885.
郑召利 《求是学刊》2004,31(4):28-31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始终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哈贝马斯无疑继承了这一传统.所不同的是,哈贝马斯并没有止于悲观性的批判,而是在反思现代性问题时,试图寻找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出路,以达到重建理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88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进入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其中单位制的变化在整个转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单位制原来得以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已经消失或正在消解,这种消解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由以价值理性为主导走向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过程,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887.
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 ,政治规则为什么有必要 ?或者简单地说 ,我们为什么需要制度 ?这是一个既是“已然”(经验性命题 )又是“未然”(思辨性命题 )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追问和解析。本文通过“无赖原则”等八个方面的归纳与探讨 ,从多种视角透视了制度创制、制度设计的理论前提和客观价值意义 ,揭示了人类规则体系所特有的既基于人性又超越人性的文明特征 ,为政治规则与规则政治的内在关系的确立 ,寻求一种理论支撑点。同时 ,本文的研究也为完善政治学学科内容、裨补政治学学科这方面久已存在的阙失 ,提供了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888.
论德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林 《文史哲》2004,1(5):128-133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深刻的思辨和晦涩的语言而著称,与前此的英国经验论、大陆唯理论以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德国式的思辨理性或辩证理性与中世纪以来的德国神秘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从艾克哈特的神秘的"心灵之光"到马丁·路德的内在自由的自我意识,再到雅各·波墨的深刻诡异的"神智学",都包含着一种在最高的神秘意识或认识中实现对立面的同一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理性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889.
论主体意识与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主体意识觉醒是主体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而现代主体性困境则是个体主体意识片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主体性问题的根本解决 ,有赖于主体意识的成熟 ,而主体性问题的提出和不断解决、主体性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入 ,又实质性地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890.
宋清华 《天府新论》2004,22(6):37-41
康德的上帝观乃是对实践理性中道德公设的回应,是绝对律令得以实现的最后保证,它是一种逻辑的结果,而非理论的前后不一。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的上帝观是一致的,他的宗教观有助于我们思考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