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911篇 |
免费 | 2289篇 |
国内免费 | 67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215篇 |
劳动科学 | 1550篇 |
民族学 | 2800篇 |
人才学 | 2941篇 |
人口学 | 1657篇 |
丛书文集 | 28725篇 |
教育普及 | 2篇 |
理论方法论 | 7894篇 |
综合类 | 52966篇 |
社会学 | 12308篇 |
统计学 | 28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0篇 |
2023年 | 1934篇 |
2022年 | 2120篇 |
2021年 | 2741篇 |
2020年 | 2382篇 |
2019年 | 2393篇 |
2018年 | 1020篇 |
2017年 | 1840篇 |
2016年 | 2456篇 |
2015年 | 3826篇 |
2014年 | 8638篇 |
2013年 | 7542篇 |
2012年 | 9396篇 |
2011年 | 10393篇 |
2010年 | 9168篇 |
2009年 | 9391篇 |
2008年 | 10794篇 |
2007年 | 7671篇 |
2006年 | 6898篇 |
2005年 | 6267篇 |
2004年 | 4746篇 |
2003年 | 3894篇 |
2002年 | 3356篇 |
2001年 | 3043篇 |
2000年 | 2241篇 |
1999年 | 1090篇 |
1998年 | 605篇 |
1997年 | 465篇 |
1996年 | 351篇 |
1995年 | 216篇 |
1994年 | 142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制度因素最为重要。而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下,冗员失业和社会负担又是制约企业效率提高的关键。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是国有企业进行减员增效改革、实施战略性重组的最大障碍。从理论上研究冗员失业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社会负担给国有企业造成的压力,以强化社会保障为突破口,提出解决冗员失业和社会负担问题、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2.
20世纪末日本青少年问题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日本出现了青少年恶性犯罪及异常心理等“文明病”的问题,这既有非主流文化的影响、教育政策失误的原因,也有“自由化”、“个性化”教育改革和“学历社会”的矛盾因素。 相似文献
83.
84.
发轫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催生了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特别是1992年我国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建立在体制转变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社会转型,已汇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道融人世界范围内后发国家的社会转型潮流之中,成为一场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变革。这种转型,不仅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而且是一场全社会、全民族思想、 相似文献
85.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命题。当今社会,大学生自杀、残杀事件时有所闻,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人格和心理发展不健全造成的。大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社会家庭背景,这种差异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格上的分歧。当这种分歧碰撞在一起并激化产生矛盾时,难免会有人采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6.
张英成 《人口传媒(关爱女孩行动)》2005,(4):37-37
盛夏时节,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飘到我们庄河市步云山脚下的大川屯,给大山深处的女孩王薇带来意外的惊喜,也轰动了整个大川屯。 相似文献
87.
88.
由省职业技能开发学会、省对外友协、德国“艾会”和江油高级技校联合举办的“2005中国西部职业教育与培训新型模式研制会”6月中旬在江油举行,职业教育专家学、有关部门领导和省内外67昕职业培训院校(中心)负责人共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89.
胜任素质是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职位和组织环境中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人特征的集合(包括技能、知识、社会角色与自我形象等)。如图1所示.一个人的胜任素质是分层、分级的:从最表层的浮于冰山之上的知识与技能,到最底层难以用一般方法测得的内驱力及社会动机,越靠近冰山的底部,对其潜在的业绩产生的影响就越大,也就越难以后天习得和提高。 相似文献
90.
李泽厚的美学历程是一个“人”的历程,是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时代进行展现和思考“人”的历程。五六十年代,“人”是社会的人和实践的“人”;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人”是实践的“人”和主体的“人”;80年代中期以后,是从“新感性”的“人”到“情感本体”的“人”。李泽厚以自己的理论个性,回答时代的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关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