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24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15篇 |
劳动科学 | 21篇 |
民族学 | 42篇 |
人才学 | 72篇 |
人口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1264篇 |
理论方法论 | 164篇 |
综合类 | 1715篇 |
社会学 | 119篇 |
统计学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54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196篇 |
2006年 | 210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288篇 |
2002年 | 290篇 |
2001年 | 336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产力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要素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真实地剖析一下人类历史会发现,在古猿人时代,天然劳动对象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是第一生产力;原始社会末至18世纪中叶大机器工业之前,劳动者的数量是第一生产力;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生产工具(主要指大机器)是第一生产力;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系统,实质上提出了“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人口生产力”等生产力的概念,我们确认精神文明是生产力,具体说是精神生产力。当然又不可将精神文明与精神生产力绝对划上等号:第一,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二重性,一是有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二是有不良的、落后的精神生产及其劣质产品,前者属精神文明内容,后者属精神野蛮内容,从这点上讲,精神生产力的外延比精神文明的外延要宽阔些;第二,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中的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只是精神文明的前提内容,精神文明还有一个后续内容即对优良精神产品的享用,因为通常掌握的精神文明的基本蕴含是人们精神生产的进步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这点上讲,精神文明的外延比精神生产力的外延要宽阔些。本文还认为绝不能泛用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个尺度来确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它们并非历时性存在而是同时性存在的两种文明果实,它们都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进步的积极的成果,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是实践 相似文献
23.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格外重视,在各种学术争论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责难和辩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沿袭着生产力概念的古典经济学用法。经过《神圣家族》、《评李斯特》等文本,马克思变革了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恩格斯手写稿上的批注表明了生产力概念的哲学内涵,而且把生产力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4.
胡云皓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12
作为当代著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乔纳森·休斯坚决反对西方绿色批评者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指责,力图证明该理论与对环境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理解是相互兼容的。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因果关系的理解框架中,阐明马克思劳动过程概念的普遍性和生态依赖性;坚持政治经济学主要观点,在生产力、技术和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研究中,论证技术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效应需要以生态良性的形式来实现;遵循共产主义基本原则,在需要三元结构的理论模型中,展现马克思以生态制约、生产发展和需要丰富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形式。这种辩护虽然存在抛弃辩证法、缺乏政治导向、轻视生产关系、夸大需要作用等理论缺憾,但仍然从思维方式、生产方式、技术创新和消费方式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绿色启示。 相似文献
25.
26.
吴文钰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3):38-43
以1998—2007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数据分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生产力的发展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生产力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地带、省区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还在呈扩大趋势。从发文量、CSSCI来源期刊以及各学科发文量看,各地差异都十分明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7.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中国要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由于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总是在不断变化。但是任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构调整的方向、任务和重点则各不相同。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进一步暴露了我国产业结构存存的突出问题,结构调整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技术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2006年1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之后,全国形成了推进自主创新的热潮。天津在“十一五”期间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9.
李燕琼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根据目前影响我国农业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因素,提出了加速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
知识经济是一种与传统工农业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是信息产业或知识产业的高级阶段。它是以知识作为资本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知识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经济的出现将使生产力要素、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乃至财产占有结构和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形成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