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4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409篇
劳动科学   52篇
民族学   246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3742篇
理论方法论   556篇
综合类   8484篇
社会学   1393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947篇
  2011年   1160篇
  2010年   1105篇
  2009年   1020篇
  2008年   1351篇
  2007年   977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527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实践本体论是刘纲纪在哲学上最突出、最独特的学术贡献,这一思想一以贯之成为了他在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美术理论等领域的指导思想。他发展出了实践批判的存在论美学;他认为关是自由的感性显现;他概括出了中国美学的六大流派与六大特征。刘纲纪的哲学与芙学思想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922.
综观孔子一生,他的自我"角色期待"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角色期待使孔子一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等多重矛盾和困惑,由此给他带来了不绝如缕的生命焦虑感.晚年以"作<春秋>"为显著标志的整理六经.是他应对政治追求失败带来生命焦虑的反思与抉择,但并未由此使自我的生命焦虑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923.
本文以景观、建筑、室内设计为出发点,通过介绍可持续设计产生的背景、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初探可持续设计的紧迫性、可行性以及美学观念的重要性,提出面对自然,人类必须妥协的观点,以满足未来生态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924.
中国现代形而上学的建构存在着“逻辑”(知性 )和“生命”两条进路 ,牟宗三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对熊十力生命进路的继承。这一形而上学在净化传统儒家“意义本体论”的同时 ,又将“良知”变成了吞噬一切的“黑洞” ,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原始儒家“存在合理性”的偏离。  相似文献   
925.
身处世纪末香港,黄碧云的小说致力表现暴虐、死亡、漂泊等主题。而这些主题的选择与确立都源于她在香港转折时代的生命体验。在以爱情观为底蕴的小说中可以窥见的是黄碧云的历史观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926.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无论采用什么翻译策略对英汉商标名称进行互译都应该注重译语读者(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的接受,以便达到商标应具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927.
本文就英汉翻译如何将广告语原文中美的内涵与美的语言在译文中得到体现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简要论述了广告翻译的内涵美和语言美,并指出在广告翻译中应追求广告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28.
宋明理学具有向性情逼近的切实需要,从而打开了通向审美感悟之域的路径:理学文本的包容性、活脱性和开放性,使其走向了美学文本;宋明理学关于境界、品格、生生之德的论述具有浓郁的审美情调;宋明理学特别是心学对心与物的讲述,透出了由善而美的意义和韵味;白沙之学与阳明心学乃儒家以"乐"为中心的内圣之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29.
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为哲学基础和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新实践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元方法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根本,综合西方美学的理论精华,充分运用各种学科方法和具体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对“实践”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它应当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实践美学终结论”者企图以认识论、庸俗进化论、双重标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思想等颠覆实践美学,是一种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行为。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完整体系,它不但不会终结,反而会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新实践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是实践美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30.
张国鹄 《老年人》2004,(1):44-44
“老年大学”专栏从去年第6期起,连续发表了有关专家学者论诗的文章,不少读者也写来稿件表示了自己的见解。“怎样写诗”是个大题目,要论述的东西很多,本刊限于版面,难以长篇大论地完全展开,只得暂此打住。今年我们开设“老年诗词赏析”专栏,旨在理论与创作结合,提高古典诗词爱好者的鉴赏和创作水平。所载文章要求选取当代老人创作的优秀诗词进行分析,立足怎样写诗填词,而且只谈一个方面,每篇在1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