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3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409篇
劳动科学   52篇
民族学   246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3742篇
理论方法论   556篇
综合类   8484篇
社会学   1393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947篇
  2011年   1160篇
  2010年   1105篇
  2009年   1020篇
  2008年   1351篇
  2007年   977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527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31.
本文从解读钱钟书的《窗》入手发掘这篇特殊的散文中包涵的美学思想。主要谈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的实用性与美感性的关系、美的欣赏是人类的进步、美需鉴赏、艺术美的创作程序问题。钱先生认为“文评诗评,本无定体”,我们从散文中读出美学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93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中强调建立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表现在:第一,将自然置于基础性地位——以实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和人类生存发展相统一。第二,对象化——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践性形式和辩证法。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强调,突出表现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这两个问题上。马克思的这种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实践性的生态哲学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33.
生命的故事     
5月17日四川省统计局黄国芹副局长,孙铁牛巡视员到重灾区江油市、绵阳市和德阳市慰问受灾的统计干部职工。中国信息报副刊部王前海主任随同采访报道。在采访过程中,一个统计人六年级的小女孩转述了一个令人心酸、心碎的故事……  相似文献   
934.
"现象美"和"禅态美"虽然产生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但其共性还是较明显的:一是直观居中的思维方式;二是具有相似的核心范畴;三是悬置现成经验.中国禅宗可以与西方现象学平等对话,并且我们能够突破"中-西"对立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态美学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935.
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于湖词汲取庄子美学精神,其内涵表现为:对庄子"逍遥游"之旨的追求;于湖词风的旷放傲岸充溢着对主体价值的崇高体认;具有顺应自然、养生怡情的生命意识.庄子的艺术精神造就了张孝祥于湖词独特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936.
文章以"空白"这一西方"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为理论依据,对苏轼词中所存在的艺术性"空白"予以探讨,说明艺术性"空白"在中国历代古诗词中的大量存在,它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而且对人们认识、理解和评价苏词也有一定的补益.  相似文献   
937.
运用模糊美学理论,通过实地考察,对三河古镇模糊美的主要类型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三河古镇旅游开发建议。认为应保护原有模糊美,塑造住宿和餐饮设施的模糊美,策划具有模糊美的旅游体验项目,设计特色旅游纪念品,向旅游者传播、解读模糊美。旨在促使三河古镇发展成为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旅游目的地,亦供环巢湖地区其他古镇参考。  相似文献   
938.
基于现代性批判视域,苏俄文论代表巴赫金复调美学以对话主义为要义,主张对话的未完成性,反对主客对立,颠覆独白美学,彰显多元价值观。洛特曼差异美学推举异质要素同时共存,在差异中求共识,多元中求汇通。在反思现代性,重构话语秩序的浪潮中,梳理苏俄文论资源,不仅有助于更加清晰全面地辨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启发蕴含差异、多元和宽容精神的现代性多样性方案设计,还可为后现代语境下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照坐标。  相似文献   
939.
仪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引发了多学科的研究兴趣。在心理治疗领域,仪式的交流和变化特征使其可以成为一种治疗手段,尤其在帮助人们顺利完成生命过渡、避免心理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人们出生、成年、结婚等重要节点,仪式带给我们的心理作用不可忽略,不做处理的生命过渡会带来心理危机。仪式化的心理治疗通过意义的传递、给予心灵稳固支撑、建构自我、增强控制感、面向未来、促进联系等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940.
王弼的“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是对老庄“美在自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种自然观建立在“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基础之上,并从总体上表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重视自然、崇尚朴拙的审美风尚。这种审美风尚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自然天放的人格美、怡情畅神的自然美和自然天成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