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2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409篇
劳动科学   52篇
民族学   246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3741篇
理论方法论   556篇
综合类   8484篇
社会学   1393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947篇
  2011年   1160篇
  2010年   1105篇
  2009年   1020篇
  2008年   1351篇
  2007年   977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527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紧急避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犯罪阻却事由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其法律性质、成立标准以及限度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尤其是在面对素来被认定为至高价值的生命法益之间的对立上,应当如何进行衡量便成了一个矛盾集中的问题。通过对紧急避险的性质与法理依据、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以及紧急避险中生命法益对立的探讨,紧急避险中生命法益对立与衡量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为了保护更大甚至是同等的生命法益时,生命法益是可以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的,但同时也需要进行严格的限制与慎重的判断。另外还需要明确的是,虽然紧急避险制度阻却了犯罪的成立,行为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依旧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52.
20世纪90年代初,化学哲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21世纪以来,形成了化学伦理学、化学美学、数学化学中的哲学问题等研究领域.文章通过对最具权威的两大国际化学哲学期刊《原质》和《化学基础》发表论文主题的统计分析,全面系统地探讨了21世纪以来国际化学哲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53.
在世界文学史中,关注疾病和死亡是许多作家的嗜好。托马斯·曼认为,艺术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是在精神上对病患的偏爱。在曼氏"病的哲学"中,疾病被视为一种提炼生活、超越现实、提高个性品格和认识能力的状态,是走向更高级的精神健康的起始,或成为一种特殊境界的源泉。作家多半不是为疾病而描写疾病,而是喜于把疾病作为认识手段,让人看清事物背后的真相。托马斯·曼关注几十年之久的一个命题,便是疾病与人性、智性以及人的尊严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从"同情死亡"到"同情生活"的转变让人看到,对疾病和死亡的兴趣,说到底是珍视生命的表现。  相似文献   
954.
在新文化运动开启的中华民族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实现民众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是这个古今大转变中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本身建设所面临的极为迫切的现实问题。这个历史的任务具体来说,就是在实现传统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向新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转换时,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社会功能的衔接。本文通过勾勒美学学科在中国百年发展的特殊历程,分析新旧学术转换的内在轨迹与变异的相关因素,揭示古代传统学术向现代学科转变的一般性问题及其对策。其意旨不仅在于为中国现代学术发展提供一个参照,而且试图为中国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55.
福柯所开启的生命政治理论,经由当今欧洲一批左派理论家的鼎力发扬而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主导理论范式。技术在艺术与生命政治之间建立起了关联。这一语境中,艺术的生命政治在于艺术始终处于侵蚀、越界与抵抗的悖论性张力关系中。技术一方面复活了艺术的形式生命,另一方面又制造了艺术的生物生命。艺术进入装置和以装置机制运作,并受到诸众的错位审视。艺术的诸多"例外状态",恰恰成了技术时代艺术存在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956.
国内学界对于王朝闻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其实质在于对美学学科内涵和话语方式理解的分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奠定了当时对于中国当代美学总体框架的认知模式,王朝闻因未参加这次讨论而难以在其中准确定位,我们应在清除该认知模式中日丹诺夫哲学史定义影响的基础上予以重建。王朝闻熟练地运用逻辑思辨与诗性感悟两种话语方式而以后者为主,这不同于中国当代主流美学通行的话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的影响。两种话语方式均跨越中西,利弊兼有,不可偏废。两者之间是可以流动的,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研究王朝闻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关系,有助于破除我们僵化的思维定式,推动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957.
样板戏看似浑然一体,实则含混复杂,存在一个被逐步提纯、净化的过程,这一点,通过考察样板戏如何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就可以看得格外分明。早在1966年,《纪要》就已明确了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的顶层设计——英雄形象应该具有红色题材、一号主角、组织化身、高大全型这四个特点。揆诸样板戏的诸多英雄形象,柯湘最完美、典范地实现了这样的顶层设计,而《白毛女》、《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与之则存在较多龃龉乃至矛盾。为了尽可能完满地实现顶层设计,这些样板戏一般都进行过反复的和大规模的修改,而修改的重心则是删除英雄身上的人情味、女性美和传奇性,从而使他们与党的意志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958.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以忠实于原文、语言的艺术性作为评判译文的标准,而忽视其他重要因素。事实上,译者在选择某种翻译策略时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读者是其关键因素之一。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其目标读者群体,与目标读者进行虚拟"对话",并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对读者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来猜测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理解程度。本文试图结合霍克斯版的《红楼梦》译文,以园林文化翻译为主题,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译者对读者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审美习惯三个维度的关照,借此来阐释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59.
古代灾害诗歌的创作蔚为大观,但众多灾害诗歌的构思却是有章可循的,主要包括直呈伤痛与苦难、凸显伤痛的美学价值、注入悲悯情怀与运用卒章显志等几种基本手法。这些构思之法,可以为当代灾害文学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也是生态警钟,提醒人类努力保护与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60.
从美学维度来审视,杨朱的思想体系中包涵着厚重的美学意蕴,这一意蕴主要体现在其全生全身的理论核心上,它指向的是对生命美学、人生美学的追求。杨朱的养生美学以保全生命、延长生命时间、提升生命层次和价值为指向,通过养生实现了无痛苦人生历程,进而完美生命境界,实现审美化的人生理想,进入到精神自由的追求中去。这一美学思想体现在养身、养心和养性三个层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