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9篇
管理学   348篇
劳动科学   50篇
民族学   135篇
人才学   120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1608篇
理论方法论   341篇
综合类   4336篇
社会学   1142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499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700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851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章着重分析了《一块牛排》在四个层次上展现出来的文本张力 :白描和阐述之间的静态描写、对话和行动之间的动态描写、情节冲突的张力和象征等。张力性的人物塑造体现出了主人公广阔的精神宽度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颂扬了失意英雄汤姆·金在绝境中的求生意志和生命的弹性。  相似文献   
82.
相对而言,儒家学说虽不如道家和释家哲学那样超脱于俗尘之上,但同样重视超越的人生价值。在《论语·雍也》中所记载着孔子的名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尔,贤哉回也!”就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极高明而中庸”的生命境界。以上引自张映辉发表在《北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40年代初期,丁玲的写作显然呈现出有别于30年代的个性气质,这是她对自己在20年代的写作个性的一次回归.在丁玲个人的写作历史上,这次回归再次印证着她真正的文学禀赋对女性个体生存困境的揭示,以及敏感而细腻的传达能力.但由于当时的文艺气氛和丁玲的特殊遭遇,这种个性化写作很快中断.  相似文献   
84.
萧红选取“童年回忆”这种叙述模式,不仅写出了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而且借助追忆,一次次重返乡土童年,真切地看到和认识了自身的历史,并在情感的宣泄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同时,这种回忆也是她介入人生体验,展开生命审视的一条途径。她通过“童年回忆”深刻地认清了现实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85.
在理性的语境下解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镜化缘>,一方面扭曲了固有的鲜活灵动的审美旨趣,另一方面遮蔽了艺术思维与人类思维的血脉渊源.因此,只有把<镜化缘>放到中国诗性智慧的独特语境下,才能使文本凸显中国诗性文化特有的生命一体化的哲学维度以及女性崇拜的原形题旨.  相似文献   
86.
关爱女孩     
中心《中国人口》栏目是传播人口知识窗口,始终呼吁尊重生命、关爱女孩,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栏目紧贴百姓生活,记录五味人生。  相似文献   
87.
个体体验属于个人独特而不可复制的经历,不同的体验会带来不同的社会认知,也会带来不同的人生思考,而顾城自小而大的独特成长和经历则促使其不断地追寻自我。从幼时开始思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渴望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而成长环境的变化以及时代与社会氛围的影响,让顾城逐渐在生成文化自我的同时走向了一个反文化的自我,抗拒社会文化对自己思维的统治,在反叛中执着地追寻着自我。出国后的异域体验,让他在多元文化的映照下重新进行自我的定位,在东西方文化中重新审视自我,体味生死,追寻终极的自我,最终形成自我的消解。顾城自我观念的生成与流变,既是时代与社会变动中独异的文化样本与标志,也是一个个体努力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终极探索。  相似文献   
88.
文章以郝景芳在《永生医院》中遭遇到的"永生"问题为切入点,在中西方生命哲学的大背景下,对当代科技手段制造出来的"新人"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和个体生命的意义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作者从中国传统的"生生"哲学出发,深入剖析了以技艺人的工作经验为基础的古希腊"制造"哲学借助于当代科技手段造成的生命哲学危机,指出"永生"不是生命的最高目标,唯有在变动不息的"生生"之中,才有生命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也考验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党群干群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领导人民取得了抗疫的重大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抗疫成功更深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和价值支撑。人民至上立场集中体现为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史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宗旨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之本;从伦理学高度审视,人民至上立场是一种根本伦理价值观和伦理精神,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伦理观;生命至上是人民至上立场的集中体现和要求,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90.
文章通过对国内"医享网"癌症社区"肺癌圈"中33篇精华帖的叙事分析,探究其中生命故事的主体对自我身份的建构路径及其对生命价值的意义探寻,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反思。研究发现,在自述和他述生命故事中,叙事者在信息寻求过程中改善自我印象,并运用"写作疗法""阅读疗法"和叙事隐喻理解疾病,帮助患者重塑自身角色。通过社群互动,患者形塑了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并形成了集体层面的生命价值观。从本研究的结论看,疾病叙事是癌症网络社区患者建构个体身份、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叙事或可成为未来增进社会对癌症乃至其他疾病的理解、推进治疗与康复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