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0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121篇
管理学   1788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826篇
人才学   221篇
人口学   76篇
丛书文集   5418篇
理论方法论   986篇
综合类   10654篇
社会学   1239篇
统计学   350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590篇
  2022年   588篇
  2021年   755篇
  2020年   745篇
  2019年   702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600篇
  2015年   957篇
  2014年   1951篇
  2013年   1615篇
  2012年   1531篇
  2011年   1493篇
  2010年   1472篇
  2009年   1439篇
  2008年   1552篇
  2007年   1005篇
  2006年   876篇
  2005年   704篇
  2004年   534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提出的依据及实现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报告,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而探讨生态文明形成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对理解和落实十七大报告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2.
针对汶川特大地震后大量农用地损毁、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抛荒、山地不宜人居的实际情况,笔者认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地区集中使用,既可以解决灾后重建"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地由谁来种"的难题,又可以加快灾后重建的进程,推进灾区城镇一持续"的新机制;有利于探索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激活农村土地等生产要素,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3.
要闻快递     
国际新闻世界水日联合国坦言无法达成千禧年目标3月23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2日坦言,至2015年全球仍将有21亿人无法拥有基本的卫生及水  相似文献   
24.
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农村金融生态多样性缺损、金融生态断裂、影响了金融生态整体功能的发挥,增加了金融生态系统风险,因此,必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良性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25.
在追求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国际背景下,阐释了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和自然审美观及其影响下的城市建设的基本传统,并以古都北京为典型实例,分析了北京水系对金、元、明、清各代城市结构的影响及北京的园林化建设,说明了兼具景观与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设计理念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2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日益迫切的重大任务。在其建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保障,物质基础、精神动力、制度保障是建设的着力点。其中生态产业和生态技术是建设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观是建设的精神动力,良好的法律法规是建设的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2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28.
王崇文 《老友》2008,(7):54-54
慢性乙肝,是指既患有乙型肝炎或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史或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慢性乙肝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类。轻度:病情轻微,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往往在体检时才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和乙肝表面抗  相似文献   
2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居环境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故应该积极推进生态建筑的发展.生态建筑,充分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利用,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当今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形成与发展有深厚的社会思想基础和现实要求,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误区.  相似文献   
30.
《徽州社会科学》2008,(3):23-23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成立,说明中央对这一地区的保护进入一个新时期,但国家目前还不可能对徽州过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