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49篇
  免费   798篇
  国内免费   243篇
管理学   2296篇
劳动科学   83篇
民族学   911篇
人才学   402篇
人口学   82篇
丛书文集   10816篇
理论方法论   1844篇
综合类   17213篇
社会学   1670篇
统计学   373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944篇
  2022年   936篇
  2021年   1150篇
  2020年   1085篇
  2019年   1018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673篇
  2016年   830篇
  2015年   1339篇
  2014年   2686篇
  2013年   2291篇
  2012年   2568篇
  2011年   2777篇
  2010年   2526篇
  2009年   2384篇
  2008年   2595篇
  2007年   1739篇
  2006年   1499篇
  2005年   1240篇
  2004年   1091篇
  2003年   1057篇
  2002年   791篇
  2001年   688篇
  2000年   478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圣经》承载的基督教思想,作为西方文明重要思想源头和精神基础之一,蕴涵了征服、统治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掠夺自然的重要思想和伦理依据。而在当今生态危机的大语境下,从新型生态观的角度来看,《圣经》蕴含了复杂而丰富生态思想,诸"如托管"和安息日生态原则、尊重动物权利等思想,这对于当代人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海德格尔诗学是当下人类魂灵救赎的武库,它从建筑、生态和审美三个维度所揭示的“人诗意地栖居”思想是海德格尔所倡求的人的生存论主题。而在此主题视野下反思人们当下之“居”,却是脱物、脱自然、形而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遮蔽。对于人们当下之“居”,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和统一,从建筑、生态、审美三个维度来努力实现人之为人应然的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13.
周庄富贵园继承生态和历史的环境,依托周庄的水镇特色,注重新的空间尺度塑造,创造宜人、舒适、人性的环境氛围。建筑风格以符合周庄古镇风貌的仿明清民居及商铺建筑为主,为符合现代需求及游客的多趣味需要,宾馆、娱乐中心、别墅、会所等建筑在与整体环境协调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以满足现代生活的功能要求。同时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使建筑形式和立面效果有别于古镇古旧建筑,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江南水乡旅游区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4.
政党是社会中最有生命活力的团体组织,因此,它有对自己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有特殊的生态模式,施加影响的途径和自我发展的生态规律;同时生态规律与政党本身形态又处于一种互动的运动状态,其规律和必然的逻辑结论是:政党的生态和生命在于创新。本文从生态学理论和党建理论结合点切入,对于丰富新时期党建理论、探索党建工作途径、开拓党建视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5.
学风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 ,是党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标志。江泽民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心 ,三个着眼于”的学风建设根本途径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观的实质 ,而创新精神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风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6.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环境是哺育人类的摇篮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内在的依存、保护、改造和利用的关系。科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是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唯一正确的思维形式。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是人类同自然界关系的内在要求。如果人类不顾自然界的运动规律 ,任意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其后果必然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现代文明社会不仅应该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达的社会 ,而且也应该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7.
“生态文艺学”作为一门新兴文艺学科 ,由于学者们所存在的视域差异及遵循的学术范式不同 ,其预构的文本存在着很多可写的形式 ,这本在人们的意料之中。然而 ,从学科的发展来看 ,这种状态毕竟是一种不利因素 ,我们应该对之进行必要的检视 ,使它朝着理想的文本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8.
119.
生态经济道德何以可能?最根本的社会基础和原因在于当代社会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相辅相成和相互凭借的趋势及其道德上的要求。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和原因是生态、经济、道德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彼此融合的时代要求。第三个原因则是生态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及其道德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0.
宋银桂 《船山学刊》2004,(4):191-194,137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起来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深层的原因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颇多契合,这种契合不仅导致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