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7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1511篇
劳动科学   113篇
民族学   220篇
人才学   337篇
人口学   53篇
丛书文集   2525篇
理论方法论   434篇
综合类   5497篇
社会学   1086篇
统计学   20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733篇
  2013年   727篇
  2012年   807篇
  2011年   900篇
  2010年   854篇
  2009年   940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89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劳伦斯和艾略特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现代主义作家,都用爱情来观照人和社会,都认同现代社会是无爱的荒原,但对于造成荒原的原因和走出荒原的出路有不同的理解。艾略特笔下的荒原指向的是行尸走肉占据的精神荒野,生活的意义纯粹是肉体性的,只有欲的泛滥没有爱的胜利。劳伦斯的荒原却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人性为物所役,物欲控制一切,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美好的爱也因此不复存在。在出路的选择上,艾略特重视精神,而劳伦斯更重视本能、肉体和性。艾略特希望恢复过去的信仰与文化价值,重建基督精神。他认可传统的力量,相信秩序。劳伦斯则宁愿回到原始文化中去,因为在那里蕴藏着现代为物所役,为抽象的知识所困的人们无法得到的神秘的生命源泉。艾略特用来拯救荒原的爱是一种精神之爱,对纯洁的信仰的爱,而劳伦斯明白地告诉世人男女之间的爱———相互平等独立的男人和女人通过性达到生命源泉的交融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992.
戴月 《社会福利》2003,(5):42-44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不断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养老护理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展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但面对养老护理专业化程度不够和养老服务方面立法尚不完备的现状,如何化解和规避养老护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也就成了养老机构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王越群 《唐都学刊》2003,19(2):12-15
基督教 (景教 )在中国唐代的传播历经顿挫 ,这种初传的顺利与惨遭禁绝 ,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问题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城市社区建设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在我国探索实践的十余年中,既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又使社区建设自身不断发展。但社区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探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保证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95.
陈天华蹈海原因新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波 《文史哲》2002,1(5):158-162
陈天华之所以走上蹈海自尽之路 ,主要是因为他在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之间举棋不定 ,无所适从以至长期处于焦虑、压抑、苦闷之心理状态的结果 ,具体而言是由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三对两难矛盾所决定的 ,即感情上倾向革命与理智上倾向改良的矛盾 ;革命派身份与改良派思想倾向的矛盾以及寄望于留日学界与失望于留日学界的矛盾等。正是这三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难矛盾 ,使陈天华这真诚的爱国者在对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的取舍上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信仰绝境 ,最终不得不选择蹈海自尽之路以求解脱。  相似文献   
996.
苏东巨变被西方人称为“天鹅绒般的革命”(因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动乱和流血 )。“天鹅绒革命”是社会主义版的“经理革命” ,苏联及前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实际上陷入了一个“赶超的陷阱” ;苏东巨变在意识层面是以社会思想转变为动因 ,以颠覆性话语为手段的“思想———话语”型的社会变革。苏东巨变的历史原因以及这种巨变的貌似平静的方式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97.
社会分层的含义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或位置的排列。形成社会分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工;二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三是社会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998.
从9月9日开始长达35天的反贪腐倒扁运动,于lO月10日“天下围攻”到高潮后,暂时画下休止符。似乎陈水扁已经走过险滩,化险为夷了,台湾社会与民意的焦点转向北、高市长选举。同时民进党的基本盘并没有明显的萎缩,“台湾认同”、“本土政权”在岛内依然有着市场。在国民党与民进党两者间,泛绿民众依然倾向民进党,倒扁似乎反而促使民进党和陈水扁抱成一团,并形成蓝绿对抗的态势;“倒扁”反而造成泛蓝受伤了,受创最严重的将是马英九。深绿内部最近一段时间批扁倒扁,或许是基于恨铁不成钢.不希草民进常被陈水扁拖垮;  相似文献   
999.
注册会计师行业欲长远发展必须规避风险,我国目前审计风险高的原因一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的理解、评价等主观原因造成的,二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以外的社会原因造成的。本文分析了独立审计风险的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与机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迅猛发展,80年代其他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开始发展.处于不同经济政治环境下的国家,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和机理有何不同,本文从发达国家、转型国家和亚太地区三个层面对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和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