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40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试论人口流动与生育转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大批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镇.人口流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人口流动使生育率上升的"超生"表象上揭示人口流动有利于生育观转变,有利于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422.
2000年中国人口总量和妇女生育率水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相似文献   
423.
中国省级2000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评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研究构造了人口流动强度和城镇化指数分布法对全国漏报的 5 38 65万多 0岁人口进行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 )分配 ,将漏报出生回填后 ,估计得出各地区 2 0 0 0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估计结果显示通过漏报回填可以基本展现各地区妇女真实生育水平 ;各地区生育水平差异较大 ,还有1 3个省区超过更替水平。  相似文献   
424.
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翟振武  陈卫 《人口研究》2007,31(1):19-32
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究竟是多少,这一直是个谜。本文利用中国一直独立存在的严密而周全的教育统计数据,来估计2000年人口普查中的漏报,最终估计我国1990年代的生育水平。通过教育统计数据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调整,重构2000年普查0~9岁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并将2000年0~9岁人口转换为1991~2000年历年的出生人数,进而估算1990年代我国的生育水平。从推算和估计的结果看,我国1991年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之后进一步下降,低于更替水平。1990年代后期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7~1.8。  相似文献   
425.
少数民族生育转变是中国人口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生育转变为认识中国生育转变历程提供了多样视角。使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描述了不同少数民族生育指标的变化,并使用分层线性模型区分了民族内部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如何解释不同民族生育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各民族的总和生育率都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大多数民族的总和生育率接近或低于更替水平,部分民族的总和生育率近年来略有回升。少数民族生育行为存在很强的异质性,不同民族生育模式不同。民族特征对生育行为的影响仍然存在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民族内部的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差异超越民族之间的差异成为影响少数民族生育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26.
一、台湾少子化的现状及成因 少子化系指每名妇女平均生育率低于2人以下,孩子生育越来越少的一种现象。根据台湾“内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台湾从1948年的战后婴儿潮开始,每年出生婴儿数25万人,连续近20年屡创新高。20世纪50年代中期,更达40万以上。1968年以后,婴儿潮渐成强弩之末,出生人口开始减缓。1976年,台湾出现了“第二次婴儿潮”,当年婴儿出生人数突破42万3千人。1990年开始出生人数迅速且稳定下降。  相似文献   
427.
中国的低生育率现状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的生育意愿处于极低的水平并简要分析了背后的原因。提出中国未来生育率的三重下行压力和导致生育率难以回升的三个恶性循环链条。最后比较了东亚各国和地区以及伊朗的人口形势变化、人口政策的改变轨迹和目前的鼓励措施。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国未来提升生育率,维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将极其艰巨。  相似文献   
428.
在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征途中,由于人口低生育率与老龄化社会现象,韩国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的潜在危机.近年来,韩国的劳动人口的增幅逐渐减少,而老年人口将会增加约310万人.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解决这一危机的办法之一,就是开发女性人力资源,韩国今后的可能劳动人口就是"女性潜在人力".韩国人认识到,按照主要发达国家的模式推算,韩国的女性就业人口比例明显偏低,具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29.
孩次递进比的计算与调整生育指标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姜全保的商榷订正了根据普查数据计算年龄别孩次递进比公式,并进一步探讨了生育递进指标与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指标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0.
中国生育率地理波与先进生育文化的区域传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尹文耀 《人口研究》2003,27(2):42-46
我国生育率变动存在着一种有规律可循的地理波现象 ,这是发展的时空差异在生育上的表现。我国生育率变动大致可分 5大先发生地、5大扩散区域。以语言为代表的文化因素的同质性 ,有利于先进生育文化的迅速扩散。我国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省区生育率差异作用的强度呈现两个“U”字型 ,即文化因素的正“U”字型曲线和经济因素的倒“U”字型曲线。现阶段我国区域文化的差异 ,已经成为地区生育水平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