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陈澧《切韵考》一书在音韵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首创考证条例以辨《广韵》反切正误 ,亦影响深远。然由于时空所限 ,其条例中舛误之处在所难免。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参考陈澧未见之韵书残卷 ,对其“用字偶疏”条例加以具体分析 ,详细探讨其得失。  相似文献   
42.
从字的结构、形体、来源等几方面对绍兴方言的用字特点进行分析 ,探讨了辨雅俗、审语音、析词义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3.
在人名地名用字规范问题上,我国学界一直存在"分治"和"合治"两种意见,实践证明前者较为可取。目前学界和公安部门对于人名地名用字信息的把握仍然存在缺口,调查工作亟待加强。为搞好有关规范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具体操作似应注意以下五点:化整为零,分进合击;总结教训,免蹈覆辙;统筹兼顾,力戒片面;尊重规律,顺其自然;上下共治,加强宣传。  相似文献   
44.
存在决定意识,人们取名用字总要受到社会环境和地域的深刻影响。笔者在重庆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某日去医院就诊,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医生问了姓名、年龄后,不禁高兴地说:"可把你找到了"。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医生解释说,他是浙江绍兴人,已有数十年没回故乡了,  相似文献   
45.
王磊 《北方论丛》2002,(5):64-66
我国加入WTO以后,频繁的国际交流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的语言文字环境.目前,我国社会用字仍然十分混乱,尤其是牌匾、橱窗的用字更是如此.社会用字的混乱,不但导致交际的失败,而且有损于民族的尊严.我们必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早日实现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6.
选择《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字与现行国家汉字规范《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以及三个语料库的字频统计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数据资料的细致分析,对《大纲》甲级字收字提出了具体的建议.①《大纲》选字分级应优先选择对于理解汉字构字规律有益的独体字和构词能力强、有利于词汇学习的汉字.②国家组织研制的汉字规范标准,通常经过较长期的研究酝酿,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汉字应用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③《大纲》作为汉语教学的指导性规范,其字表首先应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广泛适用性,在最基础、最核心的甲级字的选择上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通过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书《周易》与通行本《周易》的卦名用字相异这一现象进行考释,说明帛书《易》成书时日较早,当不晚于战国,且其卦爻辞用字各有特点,多异体而假借(通假),战国时各国文字多异,繁杂不一,所以编撰于此时的文献,在用字上也不可能求同而划一了。  相似文献   
48.
回顾以往学者在出土文献、传世<三国志>版本、六朝文字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开展对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三国志>六种古写本的用字研究,具有弥补出土文献研究不足、完善<三国志>版本研究、推动六朝用字研究进程等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周易音义》“窒,张栗反.徐得悉反,又得失反”三切同音,涉及“重音音切”与文字讹误的问题.《经典释文》为“窒”所出之音用字颇不一致,情况较为复杂,根据对“窒”字的全部注音的分析,考订出“得失反”当为“得迭反”之误.今本《经典释文》真正的重音是因后人添加音切造成的,故必两两成对,不存在三切相重的现象;凡有三音相同的重复音注,其中必有因文字讹误造成的“假性重音”.根据反切类型及层次,可以推定《经典释文》“窒”字音注的首音原貌大抵就是“徐得悉反”及“《说文》都节反”之类.  相似文献   
50.
通过字形分析和文献考证,我们认为安徽枞阳县地名中的""字,应为古文字中"危"字异体的讹变楷化字形。地名用字中类似的生僻字还有不少,以往采用音同音近的常用字来改换生僻地名用字的做法带来很多弊端,不利于地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促进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我们应加强生僻地名用字研究,增强地名文化保护意识,为这部分汉字的便利使用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