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22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课堂沟通是教师阐明观点、实践教学目标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桥梁,它离不开语言交际活动。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建立友谊的桥梁。在英语课堂沟通中,教师能否掌握沟通的语言运用策略,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本文探讨了影响教师课堂用语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2.
标准海事通信用语和日常英语口语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口语变体,二者就语言本身存在着诸多差异。针对实际应用中标准海事通信用语由于受到日常英语口语影响而不规范的问题,通过实例阐释日常英语口语与标准海事通信用语在虚词使用、缩略形式使用、数字与时间表达方式、句式方面的差异,旨在规范标准海事通信用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63.
本文将广告作为一个载体,通过广告用语的研究来进一步认识美国文化价值观念。探讨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在广告用语中的体现,并从广告用语透视美国文化价值观体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4.
正史中关于历代名医事迹的记载不乏神异的色彩和虚妄的成分及各种夸饰之语.对其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提醒后学者能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之.同时也指出时代愈后,史家与医家的态度愈客观,因而语言或行文愈平实,所载的神异医事也愈少.  相似文献   
65.
高正 《现代交际》2011,(2):24-24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以至我们对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习以为常,并常常用本民族的习惯与规范去评价他民族的习惯和规范。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如果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知之甚少的话,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出现误会。本文就告别语"慢走"一词谈一谈跨文化意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6.
标语是中国极其重要的一种社会用语,在对标语语言大量语料的考察基础上.运用韵律学相关知识分析其节奏特点,为标语实际制作更加规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7.
日语中虽然有诸多的告别用语,但并不是只要是告别的场面就可以随便用,每一种告别用语都会受到其使用场面的制约。例如被人们认为是告别用语代表的“sayonara”,在日语中除了中小学生为表示“好朋友、好伙伴”关系而多用外,其他场面用的概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68.
措词用语的礼貌客气和模糊语言的妙用是商务交际中的常见现象,体现了商务交际语言的文体特征。以语用学理论为框架,结合礼貌语言、模糊语言的交际意图和交际情景,对社交中礼貌语言和模糊语言的使用进行了语用认知推理分析。认为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更能解释措词用语礼貌客气的现象,是遵守礼貌原则的结果。模糊语言的妙用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有关,但关联理论对模糊语言的妙用的解释力更加充分。这是动态解释模糊语言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对商务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9.
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阐释,结合余国藩和詹纳尔Journey to the West在翻译《西游记》中对佛教用语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指出在处理佛教文化负载词时,余国藩的译本更加倾向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传递佛教文化的目的。而詹纳尔的译文多采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70.
行政契约(合同)是现代行政发展中的新事物,传统的行政理论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时显得局促不安。我国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该领域广泛关注。有的学者从对德国、日本、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比较研究出发探讨,有的学者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展开讨论,他们在论述中的用语并不统一,"行政契约"和"行政合同"交相使用。而随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相应的司法解释的出台,"行政协议"的提法也呼之欲出,如今,"行政契约""行政合同""行政协议"的说法不一,在理论和实务的运用中显得混乱。本文认为,一方面,行政契约系纯粹的学术用语,但其范围并不当然就涵盖行政合同,二者为对统一问题的不同用语阐述,在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中,行政合同替代行政契约的说法变得更为流行。另一方面,行政合同和行政协议的提法在法律文件和司法实务的使用中需要统一规范,这一点需要统一的立法来回应,以保持法律用语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